盛世鑄章,順民心,孚眾望。
紀念章是金屬鑄幣家族中的一個分支。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鑄造和使用金屬貨幣的國家之一,鑄造紀念章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西漢出現的用以辟邪的厭勝錢(又稱花錢),就是今天紀念章的鼻祖。自漢代以來兩千多年間,或官爐、或私爐,歷代厭勝錢均有大量鑄造,品類繁多。到了現代,隨著機制幣工藝的不斷改進和高科技的應用,紀念章更是百花齊放,絢麗多姿,極大地豐富了中華錢幣文化藝術的寶庫。
鑄幣自流通領域走進收藏領域以來,除了繼續發揮作為交換媒介這一主要功能外,還像其他藝術品一樣被人們所收藏,并傳之后代,從而大大提高了鑄幣自身的價值和生命力。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改善和精神面貌的變化,一支龐大的群眾性集幣隊伍正在全國范圍內崛起并迅速壯大。與此同時,紀念幣(章)的生產如二月花開,蓬勃興起。紀念幣(章)不再是少數收藏家鎖在保險柜中的寵物,它們走進千家萬戶,同大眾結緣,成為廣大愛好者夢寐以求的對象。
作為國家專業鑄造金屬硬幣的造幣廠,在首先保證國家貨幣發行需要的前提下,繼承遺產,古為今用,為滿足社會的收藏需求服務,為弘揚中華錢幣文化盡力,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上海造幣廠始建于1920年。解放后不斷發展壯大,改革開放后更是突飛猛進向前發展。近十幾年來,我們致力于技術進步和工藝設備更新,向國際先進水平接軌。我們清醒地看到,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代,要想使我國的錢幣躋身于世界之林,沒有先進的工藝裝備和技術是不可想象的。
我國流通硬幣的品種、材質、題材、工藝等均受到國家規定的嚴格制約。而紀念幣(章)生產卻是一片廣闊的天地,設計師和鑄造者們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任意翱翔,他們的聰明才智更能得到充分的發揮,1979年初,上海造幣廠生產的北京名勝風景金質紀念章在香港首次發行,因雕刻精細,鑄造精美,人們競相爭購,在國際錢幣市場一炮打響。1983年版“熊貓”金、銀紀念幣參加世界硬幣比賽,經過激烈角逐,力挫群雄,雙雙奪得世界“最佳金幣”和“最佳銀幣”的桂冠。爾后生產的“雙龍”銀幣及“孔雀”銀幣,又先后榮獲世界“最佳銀幣”稱號。這些,標志著我國紀念幣(章)的設計鑄造質量已經進入當代國際先進水平的行列,為我國的錢幣史增添了輝煌的一頁。在改革開放以后短短十幾年間,上海造幣廠鑄造的紀念幣(章)已有數百種,材質之多樣,題材之豐富,品類之繁多,鑄工之精美,達到了一個空前的水平、本書所集當代大銅章近200枚,其中絕大部分是上海造幣廠的出品,而大銅章只是紀念幣(章)海洋中的一個支流,從中窺一斑可見全貌。
自1889年清政府湖廣總督張之洞向英國伯明翰希登公司購進造幣機器制造銀元,開我國機制硬幣之先河,百年已過,機制幣生產基本上還是沿襲傳統工藝。在現代高科技條件下,如何突破傳統工藝,推動造幣技藝向前發展,這一歷史責任理所當然地落在我們肩上。紀念幣(章)的生產為進行技術練兵,探索新工藝,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在過去的生產實踐中,我們曾經摸索出鏡面噴砂、反噴砂,雙金屬鑲嵌、邊緣滾字等新工藝,取得良好效果,使產品面貌煥然一新。目前,我們正在更廣泛的領域探索鑄造新工藝,為當代造幣新工藝的開拓和發展積累更多的經驗。
繼往開來,推陳出新,讓我國鑄造的紀念幣(章)更多地走向世界,讓中華錢幣文化更加發揚光大,這就是我們永不止步的追求。
高禮紅
1996年6月
(本文作者系上海造幣廠廠長,上海造幣廠錢幣研究會理事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