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萬華·漆器工藝研習君語 著錄布如云,何人丹漆器。玄風白馬談,紫氣青牛志。 講起中國的英文名China,大家都知道其本意是瓷器,因為瓷器在很大程度上是古代中國在歐洲的名片。 講到這個知識點的英語老師通常都會順便講一下日本的英文名Japan和它的本意——漆器,但漆器真正的起源地是在中國。 “漆”字是象形字,由樹上割八字形流出生漆之意。 《莊子·人間世》有“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這是中國最早關于天然漆采集技法的記載。 漆器與其他的器物是大不相同的,它不僅具有裝飾性,而且還有實用性,不同的胎質,一旦用漆髹飾過后,它就具有了防潮、防腐、防蟲蛀的功能,調和成不同的顏料,經過繪畫和雕飾,一件藝術品就躍人眼前。 一色漆器是指器物表面上只髹一種顏色的漆器,因其通體光素一色,不加任何紋飾和花紋,又被稱為“光素漆”。 素髹漆器是出現時間最早、最為簡約,也是傳承時間最久的漆器品種,歷代都有制作。 一色漆的日用品精致內斂,氣息古樸,根據質色的不同,有“黑髹”、“朱髹”“黃髹”、“綠髹”、“紫髹”、“褐髹”、“金髹”等各種。 有時會出現一件器物上漆層表面的顏色和底下的漆層顏色不一樣的情況,或者雖然表里同色,但是器物足的內部顏色不一樣的情況,我們仍稱之為一色漆器。 犀皮漆 犀皮,又稱西皮、犀毗、波羅漆、虎皮漆,在傳統大漆工藝里,是一種廣受歡迎的漆藝表達形式。 "犀皮"并不是犀牛皮,而是由于多用黃、赤、黑三色填入,紋理常似犀牛皮、虎皮,所以又常被稱作“犀皮”或“虎皮漆”,特指中國古代漆器制作中的一種裝飾工藝。 智慧的唐朝人創造了犀皮漆的技法,時而平滑時而褶皺,犀皮的美感一張一弛,變幻莫測。 它先將不同顏色的漆料堆涂在高低不平的器胎上,漆料干燥后再經打磨,從而產生出色澤亮麗、光滑異常、自然生動的藝術效果。 雕漆 雕漆是在器胎上層層髹漆至數十層或百余層,再用刀雕刻出紋飾的漆器,按所髹漆色和雕刻方法的不同又可分為剔犀、剔黑、剔紅、剔黃、剔彩等,是傳世漆器中數量最多的品種。 雕漆作品造型古樸莊重紋飾精美考究,色澤光潤,形態典雅,并有防潮、抗熱、耐酸堿、不變形、不變質的特點。是中國漆工藝的一個重要門類,也是傳統工藝美術的精華之一。 宋代是雕漆工藝的發展時期。"剔紅" 和"剔犀"都已經出現。元代雕漆工藝隨看工匠的流動,由浙江嘉興等地傳入了北京。 雕漆工藝是一種典型的工繁料貴的工藝美術品,在厚重的漆層上進行創作雕刻,經歷了從唐朝到清代整整五朝,依然傳承延續。 雕漆工藝的制作技術不但程序復雜、耗工繁巨、技藝亦高難。一件真正的雕漆藝術品,一般耍刷上厚度15毫米左右的漆才能進行雕刻,一般來說,1毫米厚的漆要刷17遍。 雕填 雕填技法盛行于明清兩代。 其做法是:先用填漆的方法做好花紋,然后沿著花紋輪廓勾出陰文線,在勾出花紋上的紋理之后,在陰文線內填金,實際上是一種把填漆與戧金兩種方法結合到一塊的新技法。 雕填在《髹飾錄》中被稱為“戧金細鉤填漆”和“戧金細鉤描漆”,這是根據兩者不同的做法來命名的。 這兩種做法雖有不同,但其外貌卻十分相似,只有仔細審視才能分辨出來?,F在文物業把兩者統稱為“雕填”。 堆漆 雕漆是雕,堆漆是塑,它使漆畫突破了平面的局限,增加了雕塑的因素。 另一種是用漆灰堆起花紋,然后上漆,花紋與地子為同一色,具有浮雕般的藝術效果。 明清時期,堆漆還出現了在堆好的漆灰上加以雕琢和上漆的做法,叫做“隱起”或“堆起”,這比單純的堆漆更富于藝術感染力。 款彩 款彩一般用黑漆作地,花紋輪廓都保留下來,輪廓以內的漆地則剔去,以備填漆或油。 北京的文物業不稱之為款彩,而叫它為“刻灰”或“大雕填”。揚州稱"深刻",蘇州上海稱“刻漆”。 漆或油填入之后,并不與漆地齊平,所以花紋輪廓略為高起。這樣,在感覺上,真像是木刻的印板了。 描金 描金,一名泥金畫漆,即純金花文也。朱地、黑質共宜焉。其文以山水、翎毛、花果、人物故事等;而細鉤為陽,疏理為陰,或黑里,或彩金像。 沈福文《漆工資料》具體介紹了描金漆裝飾的制作過程: 將打磨完的素胎涂漆,再髹涂紅色漆或黑漆,這層漆叫上涂漆。干燥打磨平滑后……推光達到光亮后,用斗透明漆調彩漆。薄描花紋在漆器面上,然后放入溫室,待漆將要干燥時,用絲棉球著最細的金粉或銀粉,刷在花紋上,花紋則成為金銀色。 這種方法制成的漆器有金碧輝煌的效果。 描漆 描漆就是在光素的漆地上,用各種彩色漆來描繪花紋;描油,又稱描錦,是以桐油代漆,調制出各種鮮艷的顏色繪制出花紋。古代彩繪漆器有只用彩漆或只用彩油者,但更多的是二者兼施。 先秦以前,漆器均為描彩漆,自漢代漆器出現油彩以后,油彩的使用日漸增多,使漆器的色彩更加艷麗和豐富多彩。 明清兩代,漆器上油彩的使用已相當普遍,有的漆器花紋幾乎全部使用了油彩。 戧(qiāng)金 戧金,又稱沈金、槍金,是一種在漆器上刻劃出金色線條、細點的裝飾技法。 在推光漆或罩漆完成的漆器上用針或雕刀刻出線條或細點進行紋飾,在刻痕內填金漆,或再貼入金箔、黏敷金粉后輕拍,使金箔、金粉深入凹槽,令刻在漆器上的花紋呈現金色,表現出漆器紋路的立體感,具有快速流暢卻又沈穩的美感。 最早記載這種戧金工藝的文獻見于《輟耕錄》。戧金工藝在明朝時十分盛行,曾在元朝時傳入室町時代的日本,日本稱之為“沉金”。 填漆 填漆,即在漆器表面陰刻出花紋后,用不同的色漆填入花紋,干后將表面磨光滑。 填漆有兩種工藝:一是填彩和漆面相平;二是雕填后花紋凹陷,不與漆面平,顯出刀刻味。 漆器制作工藝 中國漆器經歷了兩次高峰,一次是在戰漢先秦,一次是在宋元明清。 其實漆器從實用器皿的功能性而言,早在漢代就已被淘汰掉了。它之所以歷千余年流傳至今,是已經拋除、剝離了功能性,僅僅將價值求諸審美性和藝術性的制造動機。 一直到今天,漆器都是很昂貴的藝術品。 大漆之美如人生,有時厚重才顯貴重,有時脫胎化羽方成蝶,關于漆器,與所有輕盈之美一樣,它終成精靈,卻如幻如電,震驚世界。
版權與免責聲明:【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網絡媒體,版權歸原網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現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