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煙壺在中國工藝品中,有一種器物用材最廣,它集我國的燒瓷、瑪瑙、料器、玉石、水晶雕琢、金漆鑲嵌、雕漆,景泰藍、象牙、竹木雕刻、金屬工藝、書法、繪畫等各種工藝技術(shù)于一身,成為我國工藝美術(shù)的一個濃縮的結(jié)晶。 鼻煙是在研磨極細的優(yōu)質(zhì)煙草末中,摻入麝香等名貴藥材,并在密封蠟丸中陳化多年后制成的。鼻煙有黑紫、老黃、嫩黃等不同顏色,味道有酸、膻、糊、豆、甜五種,以酸為佳。 煙草是美洲印第安人的五大發(fā)明之一,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直到1492年才使美洲的煙草逐漸流傳全世界。相傳鼻煙是1581年被意大利人利瑪竇帶進中國的。聞鼻煙是嗅其芬芳之氣,借以醒腦提神,驅(qū)穢避疫。它有驅(qū)寒冷、治頭痛、開鼻塞、明目、活血等藥物作用。在古代,人們認為煙草是一種神圣的植物,甚至用煙草來祭祀神,視煙草為宗教禮儀的祭品。吸聞鼻煙很適用于游牧、漁獵等野外流動的生活,聞鼻煙可起到輕度的麻醉作用,以緩解神經(jīng)緊張的壓力,使疲勞的身軀得到暫時的休息和松弛。蒙古族屬于游牧民族,所以屬于蒙占族傳統(tǒng)的民族工藝--金屬工藝制成的鼻煙壺現(xiàn)今存世較多。 康熙、乾隆年間聞鼻煙風行一時,從最高貴的帝王到最底層的貧民,"無論貧富貴賤無不好之,有類于飲食睡眠,不可一日缺其事。幾視為第二生命,可一日無米面,而不可一日無鼻煙??梢蝗詹伙嬍?,而不可一日不聞鼻?quot;(民國三十一年趙汝珍編著《古玩指南》)。因而鼻煙壺的制作,達到了它的黃金時代。 1950年以后,國人基本上不再用鼻煙了,但鼻煙在一些古玩店尚可以買到。 如今人們不再吸聞鼻煙了,但為盛放鼻煙應(yīng)運而生的鼻煙壺,卻作為流傳百世的精美藝術(shù)品,以至今天仍在被人談?wù)?、研究、收藏、玩賞。鼻煙壺的愛好者比比皆是,在國外都不乏它的收藏者。 我國鼻煙壺的制作至個已有四百年的歷史。關(guān)于嗅鼻煙的起源,清趙之謙《勇盧閑話》載:"鼻煙來自大西洋意大里亞國。萬歷九年,利瑪竇汛海入廣東,旋至京師。獻方物,始通中國。國人多服鼻煙,短衣數(shù)重,裹為小囊藏鼻煙。"該書中的記敘,表現(xiàn)了當時身為士大夫,著名書畫家、篆刻家的趙之謙對鼻煙和煙壺的看法,其中有很多資料是十分珍貴的。 鼻煙壺在清代曾作為國際交往的重要禮品,清內(nèi)務(wù)府檔案《康熙與羅馬使節(jié)關(guān)系文書》中載:"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初五日,西洋使臣嘉樂,進獻教王所貢方物,上賜嘉樂鼻煙壺一個,火鐮包一個,荷包四個……。"這說明,吸食鼻煙的習慣在朝廷的流行及對鼻煙壺的愛好,可證于當年的國家大事記錄。 陶瓷類鼻煙壺與料、套料、玉、瑪瑙、內(nèi)畫鼻煙壺一樣,是鼻煙壺中數(shù)量較大的一類。 清代盛行鼻煙,應(yīng)運而生的瓷制鼻煙壺也幾乎囊括了所有瓷器類別,斗彩、粉彩、五彩、祭紅、抹紅、珊瑚釉、茶葉末釉、墨彩、琺瑯彩、青花,釉里紅,哥瓷、雕瓷、刻瓷等等無所不有。造型最多的是爆竹筒式,也有方形、扁方,葫蘆形、圓形、瓜果形、雙聯(lián),人物形等。 康熙時首先燒制的鼻煙壺是以鈷為著色劑的釉下彩--青花品種。色彩明快,圖案紋飾有龍鳳、八駿圖、寒江獨釣等。布局嚴謹規(guī)范,畫工精細,繪制風格與當時畫壇藝術(shù)相通,造型多為古樸的爆竹筒式。款識多為"康熙年制"雙排四字款,不加雙圈,筆意渾成,頗具韻味。這一時期的釉里紅與紅釉器色彩鮮紅艷麗,瓷質(zhì)細膩,造型規(guī)矩,也可稱為上品。 清雍正皇帝胤禎對陶瓷工藝頗感興趣。這時的瓷質(zhì)煙壺增加了漿胎青花、斗彩、琺瑯彩、天藍釉、茶葉末釉、爐鈞釉、醬釉、素白釉以及青花、釉里紅兩種釉下彩同運用到一件器物上一次燒成的青花加紫。紋飾圖案以纏枝蓮最多,松竹悔、桃花、梅花、山水人物、嬰戲圖等,所繪花卉皆工細纖巧,雍正制品,用色以淡雅著稱,釉色清爽,制作極精。 這一時期最出色的是琺瑯彩鼻煙壺?,m瑯器皿始于清康熙年間,清圣祖康熙非常喜愛 |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