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展覽信息 |
遠古文明的基因——撒哈拉之南的非洲藝術
展覽主辦: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非洲博物館 展覽地點: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3F(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櫻花路869號,地鐵7號線花木路站3號口) 展覽日期:2013年12月1日——2014年2月16日 歡迎收聽非洲藝術展→語音導覽 非洲,對多數(shù)人來說是一個謎,一個夢,一個常常引人無限遐想的地方,它有著世界上最廣袤的撒哈拉沙漠,還有古樸粗獷的風俗民情。人類學家在此發(fā)現(xiàn)了最早的“完全形成的人”的化石。歷經(jīng)千萬年,非洲大陸仍保存著較為完整而又傳統(tǒng)的文化、儀式和種族,它也成為人類遠古文明的基因和文化策源地。非洲藝術,多指撒哈拉以南的藝術,其廣泛為西方所知始于畢加索等人的一次偶遇,如當年他們的祖先“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在藝術的世界里,他們“發(fā)現(xiàn)”了非洲藝術。從此,非洲藝術被現(xiàn)代西方藝術家以他們的方式剪裁、取舍、攫取,對西方藝術的影響可謂深遠。 2013年11月30日,《遠古文明的基因——撒哈拉之南的非洲藝術》來到東方,于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揭開神秘面紗。本次展覽由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浙江師范大學非洲博物館和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聯(lián)合舉辦,聚焦撒哈拉以南,以非洲部族藝術中的儀式和生活用品為主,希冀借助部族藝術的形式讓中國了解非洲文化,重新認知非洲藝術,突破“東西二元”藝術史觀之束縛;同時也希望培養(yǎng)公眾對異域文化更具包容性的藝術賞析能力。 展覽共分為儀式、生活、非洲藝術對現(xiàn)當代藝術的影響及互動教育區(qū)四大版塊。“儀式” 版塊以各部族不同儀式、不同場合使用的面具為載體,展現(xiàn)非洲部落多神論和天人合一之信仰。“生活” 版塊則選擇復原多貢-班巴拉(馬里)部落和巴里雷克-巴姆部落的實地場景,帶給公眾身臨其境的部落體驗。第三版塊將從后印象派、立體派、表現(xiàn)主義、抽象主義、野獸派等西方藝術中的非洲元素展現(xiàn)“非洲藝術對現(xiàn)當代藝術的影響”。為讓公眾能更多地參與展覽,此次非洲藝術展還特別設立了“互動教育區(qū)”, 公眾可以通過深具非洲特色的游戲、聲音、舞蹈、食物、書籍、貨幣、布藝等方面的親身參與,全面體驗非洲文化,認識非洲。 非洲藝術來到東方,來到中國,它將與中華藝術碰撞出怎樣的驚艷,我們拭目以待。展覽開幕當天,還將為公眾呈現(xiàn)由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中國非洲人民友好協(xié)會理事劉鴻武先生主持、多位非洲研究專家參與的“中非發(fā)展論壇及文化藝術研討會”,共同探討中非文化交流的意義。本次展覽將持續(xù)至2014年2月16日。如同非洲藝術帶給畢加索無限啟發(fā)一樣,希望此次展覽亦會帶給觀眾全方位的參觀體驗,激發(fā)非凡的藝術靈感。
上海喜馬拉雅美術館
上海浦東新區(qū)櫻花路896號 地鐵7號線花木路站 |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