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展覽信息 |
民族翰骨——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
本報北京5月2日電 (記者 劉慧) 5月2日,由文化部、中國文聯(lián)、浙江省政府主辦,中國美術館、中國美協(xié)、浙江省文化廳、中國美術學院共同承辦的“民族翰骨——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在北京隆重舉行。 本次活動由“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座談會”“民族翰骨——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大展”“潘天壽與文化自信——潘天壽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三部分組成。 2日上午,由文化部、中國文聯(lián)、浙江省政府聯(lián)合主辦的“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董偉,中國文聯(lián)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葛慧君等出席。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中央美術學院(微博)教授邵大箴等全國文藝界代表與潘天壽的家人潘公凱等參加座談會。 座談會旨在梳理潘天壽的藝術貢獻、文化貢獻、教育貢獻,突顯其歷史意義、時代意義、世界意義。 中國美協(xié)副主席、潘天壽之子潘公凱說,一個畫家不能只靠畫幾筆,當知識的獲取越來越方便、越來越全面,畫家應該首先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文化人,我覺得潘天壽對我們是有啟示的。他是20世紀在中國向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過程中,站在中西古今的矛盾沖突和變革的十字路口,思考著如何把傳統(tǒng)中國畫重新接續(xù)并使其能夠走向未來。他是能夠用宏觀思維能力去思考這些問題的文化人,我想這也是如今要紀念潘天壽的意義所在。 專家學者們指出,一代宗師潘天壽關心的不只是中國畫自身的問題,其念念不忘者,乃是中國文化精神的發(fā)揚與現(xiàn)代性展開。 潘天壽是20世紀中國畫大師和美術教育家。作為藝術家的他,曾直面現(xiàn)代之挑戰(zhàn),接續(xù)優(yōu)秀傳統(tǒng)之正脈,倡導“至大、至剛、至中、至正之氣”,力創(chuàng)沉雄奇崛、浩大剛正的畫風;以其風骨遒勁、清朗明豁的宏章巨構,在千年中國畫史中獨樹一幟。 作為教育家的他,是中國畫和書法現(xiàn)代教育的奠基者,在西風東漸中力挽狂瀾,以宏博的視野、堅定的毅力,建構起中國傳統(tǒng)藝術在現(xiàn)代藝術教育體系中得以教習與傳承的人文系統(tǒng)。 作為畫學家的他,以國族之畫傳承光大民族心志,堅守中國文化本位與民族特色,力倡中西藝術“拉開距離”“雙峰挺立”,奠定了現(xiàn)代中國藝術自我更新的意識基礎。 下午,民族翰骨——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大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陳曉光,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葛慧君,中國文聯(lián)黨組成員、副主席左中一,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中國美協(xié)主席劉大為出席開幕式。
步入中國美術館的圓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吳為山館長在2012年創(chuàng)作的雕塑《強其骨——潘天壽》,而“強其骨”正是潘天壽一直強調(diào)的藝術理念。在吳為山看來,潘天壽在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中,孕育了鐵骨錚錚而又溫厚敦實的品格,造就出格局宏大、氣象渾穆、儒雅雄闊的藝術,這也是他期望通過雕塑表現(xiàn)出來的“強其骨”的精神。 本次大展共展出了潘天壽120余件作品,從“高風峻骨”“一味霸悍”“奇崛明豁”“雁蕩山花”“守常達變”“飲水生涯”六大板塊來梳理呈現(xiàn)潘天壽的代表巨作、手稿文獻和卓越的筆墨成就。其中,《光華旦旦圖》《雁蕩花石圖》等平日難得一見的巨幅代表作均在展覽中有所呈現(xiàn)。展覽將持續(xù)至5月14日。
北京中國美術館
地址:北京東城區(qū)五四大街1號
機構網(wǎng)站:http://www.namoc.org/ |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