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頁 共261條
|
|
陳永模書畫印互相交融時間:2002-10-28文章作者:傳統(tǒng)的筆墨,古雅的意趣,臺灣畫家陳永模在急促幻變的時代里,依然流連陶醉于我國傳統(tǒng)書畫印的天地,他于香港的首個展覽“入山不深林不密──陳永模書畫印個展”現(xiàn)正舉行。走進展場,發(fā)覺陳永模的作品寫意與工筆兼擅,山水與人物皆能,他的創(chuàng)作范疇隨著功力的加深而不斷擴展。陳永模介紹說:“我的作品原以大寫意為主,吳昌碩、齊白石是我很欣賞與學習的藝術家,十多年前,一位教導詩詞的老師李猷提議我學習工筆畫,認為張大千、溥心畬皆有工筆根底,若在年輕時打好基礎,將來便有更大發(fā)揮,于是開始學習工筆?,F(xiàn)在寫意與工筆都能掌握,若寫太多工筆會變得嚴謹,畫點寫意便可作為調劑,輕松一會兒,兩者一收一放,有時也會融匯于一幅畫中?!标愑滥Qa充說,要畫好工筆,非得十年工夫不可,最重要是把小楷練好,才能較易掌握線條的勾劃,因此他在不少畫中,都有很細致精巧的小楷,作為畫題。他認為工筆畫如果太媚太漂亮,會變成濃艷,若加入一點水墨的書法味道,便沒有那么工整了,例如《金箋荷雙鴨》,是融合了工筆與寫意的技巧。在三十多幅國畫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巨幅《仿任伯年群仙祝壽圖》(四百二十四公分乘一百公分),陳永模花了兩年時間才能完成,畫中描寫神仙幻境,有人物、花鳥、山水等不同內容,技巧上也包括了工筆、水墨,以及不同色彩的運用等,對陳永模來說是功力的考驗。陳永模說,他臨摹的任伯年的作品版本是印刷品,許多細致的地方并不清楚,需要他充分的想象與創(chuàng)意,才能將整幅畫每個部分組織起來。陳永模有不少作品是描繪情趣盎然的人物,展現(xiàn)出傳統(tǒng)之外的個人創(chuàng)意,例如《得財》,靈感來自齊白石的作品《得財》,但陳永模將樵夫揹著的簍子里放了“柴”,普通話“財”與“柴”同音,樵夫揹著滿簍的“柴”如得財一樣開心。他又喜歡以瓜果花草為題,如琵琶、佛手瓜、木槿、菊花等,反映出畫家淡泊心清,崇尚自然的個性。在展覽中,亦有不少陳永模以各種材料篆刻的印章,如壽山石、象牙、牛角、陶器等,在在反映出他對中國文化深邃的愛好與追求,他的展覽名為“入山不深林不密”,可見他已迷醉于中國書畫印的茂密森林中,不愿離開了?!叭肷讲簧盍植幻堠ぉり愑滥嬘€展”現(xiàn)于集雅齋畫廊舉行,展期至十一月二日。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