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展覽信息 |
花開富貴:梁纓作品展
花開富貴:梁纓作品展
詳細介紹: 龍美術館(西岸館)將于2021年11月13日至2022年1月9日呈現“花開富貴——梁纓作品展”。展覽由龍美術館主辦、云杪文化協辦,謝曉冬擔任策展人,共展出藝術家梁纓三十余幅以花卉為題材的最新創作,全面呈現其繪畫新探索。 作為中國當代藝術領域獨樹一幟的女性藝術家,梁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去德國學習的最早一批藝術家之一,也是最早放棄油畫創作而回歸聚焦水墨創作的中國知名藝術家之一。 無論是早期刻畫都市女性生活場景的“梁纓日記”系列,還是近些年的“仙人與傳奇”系列,梁纓創造性的將德國新表現主義的構圖方法、旨趣與中國畫的筆墨和題材相結合,繪制出許多佳作。 在這些作品中,她把觀念、敘事和繪畫性表現融為一爐。與20世紀許多中國藝術大家一樣,她致力于探索水墨畫新的可能性,并希望向外界證明,水墨在今天當代藝術語境中依然可以葆有勃勃生機。 對梁纓而言,早年父母家學之于她像一座高山,她一直想避開,等到后來她能夠從容的把握兩種文化、兩種繪畫方法,她才更深入認真的了解自己的“家學”,也就是每一位中國藝術家所共享的自古至今包羅萬象的中國藝術傳統。 書法、文人畫、通俗文學、明清版畫、敦煌壁畫,甚至評書、電視節目都是其靈感的來源,她通過描繪或仙怪傳說,或俠義人物,或動物玩偶,或飛鳥蟲魚,來構造自己筆下的大千世界。 本次展覽,梁纓將其筆下奇幻的大千世界圖景集中在花卉這一領域,共計展出《花開富貴》、《歲朝清供》、《黃花藍葉》、《連蓮看》、《綠與黑》、《芙蓉園里看花,魚藻池邊射鴨》、《魚自樂》等三十余幅作品。 在這些作品中,梁纓用其愈發成熟的表現主義筆墨方法對中國傳統書畫、年畫和版畫中的一些經典花卉圖式進行再造,融合觀念與筆墨技巧,將歷史、傳說、隱喻與想象拼接,繪制出富有全新沖擊力的視覺圖景,呈現出一個引人入勝的“花花世界”。 其中七條屏巨制《花開富貴》尤為引人注目?!盎ㄩ_富貴”是中國繪畫的經典吉祥圖樣之一,有生活美滿幸福、富有和高貴之意,梁纓從中得以靈感,一改傳統繪畫的全景布局和偶數制式,只取局部特寫放大,用七張巨幅宣紙采勾填法繪就,色彩張力從濃烈奔放到清淡雅致,一如七階音律,隱喻對世界早日回歸正常生活、尋回世俗歡樂的期許。 濃墨重彩的《綠與黑》充分體現藝術家以古為師、與古為友的創作理念。創作靈感雖來源于古畫、古瓷器,畫風及筆觸卻極具當代表現主義氣質,完全沒有留白的畫面,強烈的色彩對比,充滿張力,呼之欲出。 而多幅手稿集合而成的《浮光連蓮》是此次展覽作品中為數不多的淡彩畫作,花朵人物、抽象具象、重疊碰撞,簡單幾筆,生動自在,不刻意取悅誰,也不是誰的配角,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新冠”疫情以來,世界盡管陷入混亂,但這個過程中也讓我們見證了人性和世俗生活的美好,親密關系的價值。另外,互聯網和人工智能高速發展,人類得以何為,家庭得以何為,藝術如何成為一種建構的力量,在各種因素交織的時代背景下,不啻為一個極具現實意義的問題。 對此,本次展覽策展人謝曉冬指出:花卉與山水、人物并列為中國傳統藝術的三大繪畫題材,歷代名家輩出。所生成的偉大美學傳統,是中國藝術傳統這一“家庭”中親密關系的重要內容。正是在于此意義之上,本次梁纓展覽的新作系列超出了作品圖像和題材本身。 “梁纓的工作是這個美學傳統和親密關系的延續,她以其出色的表現手法讓我們沉浸在她所營造的世界當中,這些作品中的畫面既古又新、絢麗清新、英氣勃發,想象瑰麗,沖擊震撼之余每每又讓我們會心一笑。經由她所構造的圖景,我們會清晰的知道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我們是誰?!?/p> 關于藝術家 梁纓,1961年出生于北京。1981-1982年,在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學習。1983-1993年,在德國漢堡美術學院藝術系。曾獲得漢堡扶輪社和北德石荷州(SCHLESWIG—HOLSTEIN)的藝術獎學金。1991年獲藝術碩士學位。她的作品通常以當代性繪畫風格出現在觀者面前,筆墨大膽,不拘束,大量運用鮮艷的色彩,也大量借助于中間色的微妙,避免了一味地順延中國傳統水墨的繪畫體系。在作品中,梁纓并不想針對現實生活而做出某種宏觀性的概括總結,卻是從自己的切身感觸入手,以幽默、個性的姿態展開其對生命性的體驗和情感性的抒發。 關于策展人 謝曉冬,策展人,“在藝”及云杪文化創始人,首都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客座導師,原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主持策劃多個有影響力的拍賣項目和展覽,如過云樓藏書拍賣、南長街54號梁啟超重要檔案拍賣、成化斗彩雞缸杯特展、康雍乾宮廷藝術大展、敏行與迪哲——宋元書畫私藏特展等。
上海龍美術館
龍美術館是由中國收藏家劉益謙、王薇夫婦創辦的私立美術館,目前在上海浦東和徐匯濱江同時擁有兩個大規模的場館——龍美術館(浦東館)和龍美術館(西岸館),構成獨特的“一城兩館”的藝術生態,重慶館也于2016年5月底開幕,構成了“兩城三館”的藝術構架,是目前國內相當具有規模和收藏實力的私立美術館。 作為國際知名的藝術品收藏家,劉益謙、王薇的收藏涵蓋中國傳統藝術、現當代藝術、“紅色經典”藝術,以及亞洲和歐美的當代藝術等各種門類,數量豐富,體系完備。龍美術館以其私人收藏為基礎,長期致力于專業的藝術展覽、研究、收藏以及公共文化教育的傳播。以推動藝術發展和文化傳承為己任,扎根本土的同時,注重古今藝術、東西方文化的對比展示與研究,以全球性的視野呈現視覺藝術的多元性,系統地展現中國藝術的輝煌成就和當前世界藝術的新鮮活力,打造比肩世界水準的私立美術館。 龍美術館參照國際和國內美術館的管理經驗,并結合自身的實際需要,設有策展研究部、展覽部、教育部、典藏陳列部、市場營銷部、商務拓展部、藝術商店、人力資源部、財務管理部、館長辦公室等十個部門,確保美術館的正常運營,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提供專業、周到的服務。 龍美術館創辦人王薇女士任龍美術館館長。龍美術館還邀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力等專家學者擔任學術顧問,為美術館的運營與發展提供專業建議以及學術支持。 龍美術館 浦東館 該館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羅山路2255弄210號,于2012年12月18日正式開館, 建筑總面積約為10000平方米。由中國建筑師仲松負責設計改造,建筑外觀呈方形布局,以淺灰白色為基調,花崗巖為主體建材,突顯東方式的簡約和純粹內斂。 美術館主體建筑共分四層,地下一層為公共教育區域,設有圖書閱覽室、學術報告廳等,一層展廳主要展出主題多樣的當代藝術,并設有藝術商店,藝術咖啡館等休閑設施;二層展廳為“紅色經典”藝術常設展區,系統地展現了中國革命題材主題創作從延安時期至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全貌。三層為中國傳統藝術的常設和臨時展廳,以書畫藝術為主,還設有中國古代器物和家具的展示空間。 龍美術館 西岸館 該館位于上海徐匯濱江“西岸文化走廊”的核心位置——龍騰大道3398號,由中國建筑師柳亦春(大舍建筑設計事務所)負責設計建造,建筑總面積約33000平方米,展示面積達16000平方米。于2014年3月29日盛大開館。 美術館主體建筑以獨特的“傘拱”結構為建構特征,共分為四層。地上一層、二層為繪畫、雕塑、裝置、新媒體等當代藝術的展示空間,該大尺度出挑的拱形空間表面由質地細膩的清水混凝土澆灌而成,與原北票碼頭構筑物“煤漏斗”改造而成的時尚空間“斗廊”形成視覺呼應,營造出理性冷靜的工業感與原始感,以及對比鮮明的力量感與輕盈感,同時賦予美術館建筑以敏銳的當代性和創造性。地下一層為中國古代藝術珍品及民國時期美術作品的常設展示空間,“白盒子”式的矩形展廳突顯中國傳統藝術的歷史傳承與博大精深。 龍美術館(西岸館)不再是封閉內向型的美術館空間模式,在功能設計上更多地容納了具有開放性和公眾參與性的公共空間,如地上兩層有視野開闊的江景餐廳、公共景觀庭院、音樂廳、咖啡廳、藝術品商店等,地下一層設有兒童展廳、圖書館、藝術品修復室、藝術書店等,地下二層有三百多個車位的停車場。這一切使得藝術不再遠離大眾,而是與公眾的日常休閑生活息息相關,這也正是劉益謙和王薇夫婦創辦美術館的初衷和心愿。 龍美術館 重慶館 該館落址于重慶直轄市江北區聚賢巖廣場9號國華金融中心雙子座一至三層。于2016年5月26日正式開館。共占地面積約一萬二千平方米,設有三個展廳。分別聚焦中國傳統、革命主題繪畫及當代藝術。主展廳采用躍層展廳結構,挑高七米。龍美術館的學術團隊將針對龍美術館現有館藏體系中的川籍藝術家以及四川、重慶相關題材的作品進行梳理及展示;同時,也將會根據重慶的地緣特色策劃相應的展覽。不僅如此,國際藝術項目也將被引進龍美術館(重慶館),于傳統中融入國際視野正是龍美術館(重慶館)的發展方向。 坐落于商務樓中的龍美術館(重慶館)將打破藝術場館與商務樓宇之間的壁壘,讓藝術走進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特設學術報告廳和兒童教育空間、閱覽室及多功能廳。美術館將配合此空間定位,策劃一系列針對商務人士的藝術講座、親子工作坊和公共教育活動,為商務樓宇增加新的可能性與生命力。 龍美術館(重慶館)定位本土,放眼國際,將成為重慶城市形象的新名片,為當地的藝術愛好者提供一個欣賞國內外藝術的場所。 機構網站:http://www.thelongmuseum.org |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