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6/8 16:07:47 來源:中國文化報
在湖北省博物館,聆聽曾侯乙編鐘發(fā)出的盛世之音;在荊州博物館,感受戰(zhàn)國彩繪漆木虎座鳳架鼓的獨特之美;在襄陽市博物館,看“中華第一青銅馬”的雄姿……行走于荊楚大地,通過游覽一座座博物館跨越時空與歷史“對話”,近距離觸摸跌宕多姿的歷史、流光溢彩的文化。據(jù)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湖北省各級博物館接待觀眾4600多萬人次,“博物館熱”持續(xù)升溫,為博物館奔赴一座城成為旅游新時尚。
眼下,專題展覽“惠此簡書——睡虎地秦墓出土簡牘”正在湖北省博物館展出。觀眾可以通過品讀這些由“喜”摘抄、記錄的竹簡,以及書寫于2000多年前的“中國最早家書”,夢回那段歷史的風起云涌。
1975年,湖北云夢睡虎地秦墓出土大量秦簡,內(nèi)容涉及秦朝社會經(jīng)濟、政治制度、歷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引發(fā)海內(nèi)外關注和研究熱潮。展覽“惠此簡書——睡虎地秦墓出土簡牘”策展人、湖北省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要二峰介紹,睡虎地秦墓簡牘是我國近代以來首次發(fā)現(xiàn)的秦簡牘,竹簡的大部分內(nèi)容是秦的法律和文書,木牘內(nèi)容則多是出征士兵寫給家人的信,這些為研究戰(zhàn)國晚期至秦代的歷史提供了前所未見的豐富材料。
除了這些驚世秦簡,陳列于展廳最醒目位置的“喜”的3D復原頭像,也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喜”是睡虎地11號墓的主人,也是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秦代基層法律工作者。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聯(lián)合對“喜”的骨骼進行綜合研究,并于今年3月以高科技手段復原了“喜”的頭像。
“不僅通過文物‘觸摸’了歷史,更感受到文化與科技融合帶來的魅力?!庇慰蛷垥匀A說,逛博物館、打卡展覽已經(jīng)成為其生活方式。
去年,湖北省各級博物館全年共舉辦展覽1200多個。不僅如此,從文博到文藝,各級博物館不斷拓展服務方式和內(nèi)容,讓歷史變得“有聲有色”。
“九河不治,洪水泛濫;禽獸繁殖,五谷不登;鯀治洪水,九年無功;禹承父志,治水建功……”武漢晴川閣大禹文化博物館聯(lián)合武漢人民藝術劇院創(chuàng)排的實景木偶劇《大禹晴川情》在晴川閣駐場演出,用木偶戲演繹4000年前的傳說。導演王鐳介紹,《大禹晴川情》分“云夢大澤”“斬妖除怪”“疏江導漢”“晴川慶典”4個篇章,故事情節(jié)涵蓋“靈龜鎮(zhèn)怪化龜山”“大禹種下殿前柏”“大禹治水收赑屃”“總督尋寶鎮(zhèn)水怪”等傳說,在表演形式上進行了突破,讓游客沉浸式感受歷史文化韻味。
此外,武漢革命博物館相繼推出“武漢1927”系列沉浸式實景劇《歷史的回望》《最后的團聚》《莊嚴的宣誓》?!斑@些沉浸式實景劇場場爆滿,深受觀眾喜愛?!蔽錆h革命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說。
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如何讓“到博物館去”成為更多人的選擇?湖北省各級博物館不斷創(chuàng)新社教活動,去年共開展活動2萬多場。
荊州博物館舉行的志愿者講解員選拔活動,受到學生群體的關注和積極參與。為了備賽,不少學生到荊州博物館參觀學習,博物館講解員也將“展廳”變成了“教室”,教授文物知識、進行講解示范,幫助學生更好進入“小講解員”的角色,成為荊楚文化知識的傳播者。
“嘗試將文物的深度、歷史的厚度,轉化為青少年群體日常生活的連接度。”荊州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基于此原則,博物館創(chuàng)新開設“相約楚風”少兒楚文化體驗班,通過寓教于樂、寓學于趣的方式,將歷史與現(xiàn)實生活相連接,讓孩子們親身參與陶笛、編鐘演奏,近距離感受2000多年前的金石之聲;嘗試古法制冰、制作文物糖果,在學與做中感受荊楚文化的厚重。
荊州博物館還以“荊州博物館文物里的‘鳳’”“虎座鳳鳥懸鼓中的‘神獸’”等為主題開展荊楚文化講座,并通過網(wǎng)絡平臺進行直播。該館宣教部主任陳冬冬表示,荊州博物館將打造更多宣教品牌項目,讓博物館更好地發(fā)揮“第二課堂”的作用。
為真正辦好博物館這所“大學校”,湖北省去年出臺了《關于推進湖北博物館改革發(fā)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十四五”末,湖北省博物館總數(shù)達到260家;支持全省博物館提升展陳質量;打造一批品牌教育項目;將博物館融入湖北打造“世界知名、全國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建設之中。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