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4/24 20:08: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策展人介紹“絲藝傳承”展。佟蕙格 攝
“絲藝傳承”展覽21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展品選自館藏新中國成立初期以刺繡、緙絲、織錦工藝制作的織繡藝術品,較為全面而系統(tǒng)地展示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和當今織繡技藝的發(fā)展路程。
中國是世界上發(fā)現與使用蠶絲最早的國家,織繡藝術源遠流長。此次展覽是國內首次舉辦的新中國成立初期織繡藝術主題展覽,展覽分為七個單元,依次為民國時期的藝術品織繡、蘇繡、湘繡、各地刺繡、緙絲、傳承與創(chuàng)新、遼寧柞蠶絲的過去和未來,旨在讓人們感受中國織繡藝術的風采和文化傳承的魅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據介紹,本次展覽全部展品均為藝術品,尤以新中國成立初期蘇繡大師和湘繡名家的作品最為珍貴,而當代蘇繡、湘繡、廣繡、緙絲大師的10件入展作品,則代表了國內刺繡和緙絲藝術的最高水平。同時,為了體現地域特色,展覽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遼寧絲織技藝進行了專題展示,新征集入藏的2件遼寧柞蠶絲絲織作品一同展出,生動展示了遼寧織繡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
值得注意的是,一件雙面繡《五彩牡丹》吸引了人們的目光。這是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雙面繡作品,根據調查發(fā)現這是李娥英等三位蘇繡藝術家的作品,在雙面繡發(fā)展歷史上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
據遼寧省博物館研究館員樸文英介紹,雙面繡《五彩牡丹》是白緞地,用雙面繡技法刺繡一叢盛開的牡丹。1955年由朱鳳建議并指導,李娥英、王祖識、蔡文華三位蘇繡藝術家繡制第一幅雙面繡《五彩牡丹》插屏,經過70多天的努力繡制成功。該藝術品使用創(chuàng)新的散套針技法繡制的雙面繡的首創(chuàng)。從此,蘇州的雙面繡成為蘇繡的代表,推廣到全國各個刺繡產區(qū)。
展覽陳列展示了新中國初期老藝人們的代表性織繡文物,其中包括李娥英、周巽先等兩位蘇繡大師的作品,湘繡作品中喻莘農、李凱云、邵一萍等湘繡設計大師的作品也非常珍貴。當代蘇繡、湘繡、廣繡、緙絲大師提供的作品,代表了當今刺繡和緙絲藝術的最高水平,與新中國初期的作品比較來看,可以了解織繡藝術的發(fā)展面貌。
展覽期間,當代刺繡和緙絲技藝的傳承人還將走進遼寧省博物館,為人們開展專題講座、進行現場演示,講述作品背后曲折艱辛的創(chuàng)作過程,幫助人們了解具體的制作技巧。
據悉,“絲藝傳承”展覽計劃展出至2024年7月21日,展期為三個月。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