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用具的命名古代文房器具或以絕妙的構(gòu)思、奇巧的造型令人贊嘆,或以材質(zhì)的精美、珍貴令人艷羨,或以如冰似玉的胎釉、巧奪天工的畫工、刀工、堆塑、貼塑使人稱奇叫絕。若論器具的“尊姓大名”,其中頗多情趣。就文房中的那些玲瓏小件,就可品味出器物名稱與用途的一致性。 鎮(zhèn)壓紙張、書籍的厚重器物,造型多為臥虎、臥獅等藝術(shù)化的動物一類的器物,稱為鎮(zhèn)紙。它的名字直接來源于它的用途,更多的是把它用途的叫法顛倒過來,就成了器物的名稱,像澆花用的瓷器具稱為花澆。在文房清供中,這樣的命名更為普遍。古代文人寫字都是從右向左寫,為防止手上或衣袖沾墨,就在腕下擱個物件,此物稱之臂擱。洗筆的缽盆稱為筆洗,架筆的稱為筆架,插筆的稱為筆插,往硯里注水的稱水注…… 古代文房器具為什么如此命名?這與封建社會的制度有關(guān):古代有錢有勢的文人,為了顯示身份與地位,為了擺排場,多雇有書童,出則跟隨主人身后,書房中,或為主人磨墨鋪紙,或洗筆滌硯。 文房器物不像碗、盤、罐、瓶,無論貧賤富貴,人人每天接觸它、認識它、了解它。這些形狀古怪或巨或小的文房器具,既不普及也不大眾化,正如劉姥姥走進大觀園,連鏡子都不認識,她能知道哪是硯滴、哪是筆掛?制造商從商業(yè)經(jīng)營的角度去考慮,為便于文人墨客和為其服務的下人們辨識認定,好記好呼,從器物的用途上去命名,也就順理成章了。正像蘇東坡、黃山谷發(fā)明了遮屏陽光照射硯池的器物,遂稱之為硯屏一樣。 這些文房器具的出現(xiàn)是先從需要、實用而來,即先有器物,后有名稱,如毛筆使用后,沾滿墨汁的筆頭干枯后,就難以將它疏松開,下次使用時就很不方便。人們就想到用后洗掉筆頭上的墨,再用時就省了不少工夫,于是就造出了洗筆用的那些盤盤碗碗,至于叫什么名稱先不去管它,正像人們生出娃兒后再取名一樣。慢慢的,“筆洗”的器名就出現(xiàn)了,相沿相襲,世世代代都如此呼之。(信息來源:中國商報 魏玉光)
版權(quán)與免責聲明:【聲明】本文轉(zhuǎn)載自其它網(wǎng)絡媒體,版權(quán)歸原網(wǎng)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fā)現(xiàn)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nèi)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