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bhdnd"></meter>

      <menuitem id="bhdnd"></menuitem>

        <big id="bhdnd"></big>
        <address id="bhdnd"><thead id="bhdnd"></thead></address>

        <progress id="bhdnd"><thead id="bhdnd"><font id="bhdnd"></font></thead></progress>
        <big id="bhdnd"></big>

        首頁 > 藝術新聞 >滾動新聞> 正文

        陳履生:美術批評的對比視角

        時間:2024/3/3 20:24:07  來源:陳履生美術館

          本文為《評論的視角和方法》第七部分

        葉淺予  中華各民族大團結 1952年

        葉淺予 中華民族大團結 1953年

          對比的方法是藝術批評中常用的方法,對比的視角基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方面的比較,最重要的是在對比中發現問題。因為只有在對比中才有可能發現問題,才有可能發現深入的問題,才有可能在問題的對比之中解決問題、完善自己的語言表述。在對比的視角中,古今中外不同的剖面、不同的切口都有可能形成新的火花,進而發現剖面、切口所產生的新的問題。

          葉淺予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初先后創作了《中華民族大團結》(1952年)和《民族大團結》(1953年)這2幅作品,時間上只差一年,而兩幅畫雖然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可是,所顯現的不同卻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而不同的諸多問題正是通過比較而呈現出來。葉淺予和同時代的很多畫家一樣,參加了1949年底開展的“新年畫創作運動”,所以,1952年的《中華民族大團結》的版本是年畫的尺寸,其長寬比例與印刷相關,并不是中國畫的常規比例。年畫有年畫的特點。年畫要贏得大眾的喜歡,畫面比較熱烈,畫面中的形象也比較集中。而1953年創作的《民族大團結》是中國畫的比例,場面更加開闊,人物的組合以及基本的構成講究疏密。

          盡管1953年《民族大團結》的氣氛熱烈程度不如1952年的《中華各民族大團結》,但藝術性更強,更接近中國畫繪畫的傳統,畫面中不僅出現了周恩來,人物也更多,載歌載舞,所謂的“民族大團結”的民族性更強?;趯Ρ鹊囊暯?,我們來看這2幅作品就能發現相關的一些問題,但社會流傳廣泛的是1952年的版本,因為作為年畫經由出版有著廣泛的影響。1953年的版本繪畫性更強,不僅僅是傳統年畫的單線平涂,其渲染與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應該說是葉淺予在50年代的最重要的代表作。

          由此可見,通過二者的比較就能夠了解到1952年、1953年兩個版本的差別,從而認識到那個時代中的藝術創作與社會潮流的關系,了解到那個時代中的畫家在處理同一題材時的多方面努力,也可以看到年畫與國畫在表現上的種種不同。如果評論家只知道1952年的版本而不知道1953年的版本,或者只在美術館中看到1953年的版本而不知道廣泛印行的1952年的版本,評論中就會缺失這一題材創作的緣起以及發展的過程,那么,評論只會是就畫論畫;只能是基于年畫來評論,也有可能是基于國畫來評論。

          再回到何海霞的研究中看對比的問題。必須要把何海霞和同時代的畫家去比,這個時代當中有很多畫家,錢松喦、傅抱石、趙望云、李可染、陸儼少、關山月、張仃、宋文治、石魯、方濟眾等等。這一名單中的大多數屬于國統區的畫家,是從舊社會過來的,包括何海霞。但是,其中有幾位是屬于抗戰時期郭沫若領導的政治部三廳的成員,像傅抱石、李可染、關山月?,F在是一個講“群”的時代,三廳是一個特殊的群,在郭沫若的領導下。三廳的畫家在進入新中國之后都有很好的發展。如傅抱石、關山月獲得了在人民大會堂創作《江山如此多嬌》的機會,毛澤東主席并為這幅畫題字。另一部分是來自延安和革命根據地受過共產黨教育,并在新中國擔任各級領導職務的畫家,如張仃、石魯、亞明等,亞明是新四軍出身,他作為軍中的代表直接領導了江蘇的美術創作。趙望云、石魯領導了陜西的美術創作。

          就教育背景來看:1.有的人來自與京派中的湖社和中國畫學會。2.有的來自師門,像何海霞學于張大千,方濟眾隨趙望云。3.有些畫家接受共產黨的革命教育,一部分在延安,一部分在根據地,他們在宣傳工作中學習和提高并舉。4.有的曾在國外留學,如傅抱石、黎雄才等,他們回國之后從事美術教育工作。5.有的受過完整的美術教育,如李可染、關山月。從這里能夠了解到諸多方面。在比較中可以看到何海霞的老師是張大千,而張大千于1949年之后離開了大陸,輾轉到了臺灣,這也許使他受到了牽連。無疑,如果沒有比較就不能發現這些問題的本質在哪里。

        關山月  新開發的公路 1954年

        何海霞 川陜古道第一關 1958年

          以何海霞的《川陜古道第一關》(1958年)與關山月的《新開發的公路》(1954年)相對比。何海霞與關山月都是畫的盤山公路,但兩者的意境卻有很大的不同。關山月畫的是千年沉睡的山莊,表現了“兩岸猿聲啼不住”這樣一種詩的意境,而不僅僅是山水畫,而何海霞所畫就是山水或自然。何海霞的《山鄉巨變》(70年代)與宋文治的《山川巨變》(1963年)相比,宋文治的《山川巨變》具有完整的構圖,雖然畫面中沒有突出建設的成就和特點,而是隱藏在山中。在山中出現了梯田、工農業并舉的景象,既有工業成就,如遠處三門峽大壩,還有近處山中的梯田,這些都是何海霞畫中所缺少的。時代需要豐富和多樣,而何海霞的畫比較單一。何海霞雖然夸大了山上的鐵塔,但鐵塔與山相比不成比例,這都是致命的缺點。

        何海霞 萬山紅遍

        李可染 萬山紅遍 1964年

          何海霞的《萬山紅遍》(60年代)與李可染的《萬山紅遍》(1964年)畫的都是毛澤東詩意,都是“層林盡染”“萬山紅遍”,但是,李可染的紅是紅遍天,何海霞是自然秋色中的點點紅。雖然李可染的畫中沒有畫毛澤東詩意中的愛晚亭、湘江,是自己構造的心中的山高水長的一種山水境界??墒?,何海霞就事論事的畫了毛澤東詩意中具體的愛晚亭、湘江,沒有把握住“紅遍”的核心。

        錢松巖 紅妝素裹

        何海霞 延安瑞雪

          錢松喦的《紅裝素裹》與何海霞的《延安瑞雪》都是70年代的作品。錢松喦所畫的上方是寶塔,感覺到很雄偉。中間是延河大橋,畫面中部以下是大雪壓青松,雪天的景象畫的精細,紅裝素裹的感覺更為明顯。而何海霞用張大千的筆法畫延安,顯然,張大千的筆法在70年代不適宜畫延安,感覺畫的很粗,構思立意并沒有超出眼前所見,也沒有時代要求中的詩意的意境。

          如此等等,像何海霞這樣的畫家在一個時代中不只是他一位,有很多畫家不能為新中國接受的原因是不能放棄過去的筆墨。像傅抱石、錢松喦等江蘇畫家的順勢而變,改良了過去傳統的文人筆墨,表現出了新的時代特點。這都是基于比較而建立起來的認知。顯然,比較需要廣博的知識。

        The End

        公眾號ID:chenartmuseum


        用文化的步履陳說平生的堅守

        研究 | 交流 | 分享

        陳履生美術館群:油燈博物館:江蘇常州市武進區環湖北);陳履生美術館:江蘇常州市武進區環湖北路,江蘇揚中市新壩鎮新治路,海南三亞海棠花開,合肥斌鋒文化中心;漢文化博物館&竹器博物館:江蘇揚中市新壩鎮新治路;陳履生美術館研習基地:貴州貴陽市開陽縣王車村


        【陳履生博物館群開放時間】

        上午9:00-11:30(11:00停止入場)   
        下午2:00-5:00 (4:30停止入場)
        免費參觀 無需預約 周一閉館
        地址:江蘇省揚中市新壩鎮新治路199號
        電話:0511-88225018  郵箱:clsgm@qq.com

        版權與免責聲明:

        【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網絡媒體,版權歸原網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現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更多
        乱人伦人妻无码视频在线播放,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在线视频,日韩精品无码自拍第15页,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列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