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公民將自己的藏品捐獻給國家都是高尚的,都是造福子孫的,都是功德無量的,都是為人稱道的。在全球博物館體系中,有許多依靠私人的捐贈而建立起來的博物館,而將私人專享變?yōu)榕c公眾分享的捐贈則開啟了博物館發(fā)展的歷程。英國牛津大學的阿什莫林博物館就是世界上最早因為私人捐贈而建立起來的博物館,它開啟了300余年來世界博物館發(fā)展的歷史,此間還有大英博物館等。如今,利用這種私人捐贈而建立起來的博物館數不勝數。無數捐贈者的名字都刻在各博物館的墻上,這既是緬懷和追憶,也是紀念與歌頌。
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以及它一側的樓梯。這里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很講究。
中國第一座公立博物館在辛亥革命之后的第二年開始籌備,魯迅先生等向籌備處捐贈了自己的藏品。如今,各博物館都有自己的捐贈目錄和姓名,捐贈成為中國各級博物館獲得藏品的一個重要的來源。事情發(fā)展到如今,我們依然感念那些捐贈者,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懷疑或猜測捐贈者的捐贈動機。但是,此一時彼一時。今天的中國的私人捐贈已經不像過去那么純粹的“愛國”,出于“愛己”目的的捐贈也比比皆是。對于絕大多數博物館來說,不管是出于什么樣的目的,只要捐贈的是真的、是好的,是多多益善。通常來說只要來源合法,這都沒有錯。因此,一些捐贈人就抓住了博物館的軟肋,以“愛己”為目的通過捐贈而獲得聲名,從這一點上來看,中國的林子大,什么鳥都有。所以,他們千方百計攻克國家級、名氣大、有影響的博物館。對于商人或者有商業(yè)目的為背景的捐贈來說,捐贈則是其商業(yè)行為的一個過程,一種手段。比如已經賣有很高價的畫家,通過捐贈而獲得了高價的背景;通過高價又繼續(xù)忽悠了另外的買家,這時候博物館感覺就是人家的托。這是最基本的道理。客觀來說,像我這樣的畫賣不出去的,也想捐贈;還想捐贈給盧浮宮,可是,人家不收在世畫家的作品,哪怕我的名氣再大。事實證明,今天有相當一部分的捐贈是值得懷疑的,也有一些捐贈的接受是需要商榷的。
2009年10月,法國收藏家有意將圓明園遺物兔首、鼠首捐給中國臺北的故宮博物院而遭拒絕。而此之前,作為圓明園的遺物和外國人的水龍頭,獸首已經在中國被忽悠成了“國寶”。時任院長的周功鑫女士在接受有關部門質詢時指出:“本著博物館專業(yè)倫理來看,只要有爭議的東西,故宮是不能珍藏的?!碑斈昕吹街茉洪L所說的“專業(yè)倫理”,就無比的欽佩她作為執(zhí)業(yè)者的操守。而她的這一決策被人們認為是捍衛(wèi)了“社會的形象和知識分子的良心”。從“社會的形象”來看,我們的一些博物館因為“專業(yè)倫理”缺失,已無形象可言;而從“知識分子的良心”來論,我們的各級博物館的館長打都可以被稱為知識分子,但有些人的“良心”在哪里?有沒有變質為無良?缺失“專業(yè)倫理”就是無良。公器私用,只想自己拋頭露面,就是無良。周功鑫院長是法國巴黎第四大學藝術史與考古學博士,她在博物館學與展覽策劃等領域有豐碩的研究成果。作為臺灣故宮的原院長,其專業(yè)毋庸置疑。在周院長任上,臺北故宮堅持不接受在世書畫家的捐贈,而包括大陸畫家在內的很多書畫家都在攻克周院長,然而,她堅不可摧,表現出了作為“臺北故宮”這一名號的基本的學術立場。
圓明園12生肖水龍頭只是見證圓明園被外國列強掠奪、焚毀的歷史見證,一上拍賣會就被稱為“國寶”,欠妥。特別是把外國人做的水龍頭稱為“國寶”,更是欠妥。對它們要有正確的認識,尤其是對它們的藝術性更應該有一個基于中國美術史的正確的認知?!狹r.陳
2011年11月27日,在臺北故宮見到的周功鑫院長。
說到這里,相信很多人都會去做比較,因此,這里就不再比較了。
雖然不去比較,但還是可以再舉一些實例。美國華盛頓的佛利爾博物館的藏品來自于其創(chuàng)始人弗利爾先生的捐贈。佛利爾沉湎于獨特的中國文化和文物,通過各種渠道收藏了很多中國古代珍寶,在近3萬件的收藏中,就有1200多件中國古代繪畫,名列全美國之首。其中有一幅南宋的《洛神賦圖》白描本,它是存世9卷《洛神賦圖》之一,其它散落在北京故宮、大英博物館和遼寧博物館。就佛利爾博物館的名氣而言,有無數的捐贈者也想把自己的收藏捐贈給該館,可是,佛利爾博物館統(tǒng)一說“不”。有許多人想不通,為什么白送也不要?這是為了保持佛利爾收藏的獨特性和純潔性。這是一種“專業(yè)倫理”,不能見錢見利就眼開。所以,佛利爾的后人多年來堅持每天給該館中的佛利爾雕像獻花,而每一位路過此的觀眾的眼神都表現出了敬重。這個世上就是如此,有人隔三差五在電視上忽悠,在博一時的眼球;而有人默默奉獻,所獲得的是久遠的眼球。
佛利爾博物館
佛利爾博物館館藏《洛神賦》局部。
還有位于倫敦的華萊士收藏館(The Wallace Collection),是一座人見人愛的小而美的宮殿。華萊士收藏館是歷經赫爾福德侯爵Marquess of Hertford 家族五代積累收藏的博物館,其第五代傳人和他的太太于1897年將全部收藏,連同18世紀建造的這棟樓一起捐獻給了國家,后來被改裝成為對公眾開放的國家級的博物館。這一博物館也是不再增加收藏品,其封閉性就是保持赫爾福德侯爵歷經五代收藏的純粹性。
華萊士收藏館的Great Gallery
2018年,華萊士收藏館將慶祝他們的創(chuàng)始人理查德·華萊士爵士誕辰200周年。
博物館的“專業(yè)倫理”是我們很多博物館及其掌門人所欠缺的,因為相當一部分帶長的不夠專業(yè);本來不專業(yè)也就算了,還不謙虛。對于很多博物館來說,以封閉式收藏來保持其藏品的純粹性是非常必要的,這是博物館收藏的特色之一。這一點對于遺址類博物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對于那些經由考古發(fā)掘而形成的特色收藏也是極其重要的。拿湖南省博物館來說,其馬王堆墓發(fā)掘而獲得的系列藏品,是該館的最重要的特色,無與倫比。如果有一天馬王堆周邊的人來獻寶,說是來自于馬王堆墓中的,故事也說的是有鼻子有眼,所獻之寶也有大致的模樣,那湖南省博是收還是不收?我認為不能收,其理由就是保持當年科學考古發(fā)掘的完整性。類似的還有湖北省博物館館藏的戰(zhàn)國曾侯乙墓出土的系列文物。摻雜就是混淆,就破壞了科學發(fā)掘的完整性,就說不清,這是博物館收藏的大忌。當然,像國家博物館這一類型的綜合性的博物館,其館藏在早期主要來自各地的調撥,那收藏體系的龐雜則是另當別論。
湖北省博物館館藏
博物館收藏并不是越多越好,特色最為重要,品質最為關鍵。收藏失去專業(yè)倫理是博物館界多年來存在的弊端,有些博物館收藏雜亂無章,唯利是圖,見錢眼看。而可笑的是有些業(yè)內的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為社會平添了許多笑柄,這是與博物館專業(yè)倫理嚴重背離的。
(未完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