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展覽信息 |
迷魂藥——李邦耀個展
迷魂藥——李邦耀個展 開幕時間:2021/02/04 開始時間:2021/02/04 結束時間:2021/03/13 展覽地點: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曼谷空間 展覽地址:泰國曼谷三攀他旺區(qū)石龍君路24巷23號河城藝術中心二層201-206 策展人:艾海 主辦單位: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曼谷空間將于2021年2月4日榮幸呈現(xiàn)李邦耀個展“迷魂藥”。展覽呈現(xiàn)了藝術家自2007年至2020年的精彩作品,包括李邦耀《室內》系列的最新作品,以及《私人手冊》、《進化論》、《物種起源》等系列重要作品。同名系列作品《迷魂藥》也將在本次展覽中展出。 作為中國具有代表性的波普藝術家之一,李邦耀關注于物品結構系統(tǒng)的符號化特質。通過對社會發(fā)展和日常生活中特定符號的提煉,以具有平面感和清晰輪廓線的視覺語言,來解構和編碼作為符號的“物”所象征的個人審美、集體記憶、和社會議題。他借由波普藝術回應了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關于消費社會物品符碼轉換的研究。 《物種起源》和《進化論》是李邦耀2005年后對物品符號研究時期的代表系列繪畫?!段锓N起源》系列選取了上個世紀50至70年代典型日常消費形象的自行車、縫紉機、煤油燈、紀念章等物品作為研究對象,使用廣告手法和明艷的單色背景,商品之“物”作為主體在畫面中呈現(xiàn),真實的秩序變成了景觀符號的再現(xiàn)和表象。在計劃經濟時代的糧票、購物券,和房地產業(yè)開發(fā)小區(qū)并置的《進化論》系列中,我們則看到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大眾消費形態(tài)的的升級,這既是一種歷史記憶,也是一種消費社會生產出的視覺影像所麇聚成的巨大景觀。 自2009年起,李邦耀從對物品符號的研究轉向對物品與家庭關系的研究。為此,李邦耀以“田野調查”的方式走訪了不少家庭?!凹彝サ奈锲窢顟B(tài)無論如何還是令我感到吃驚,作為功能性的某一產品當它在一個家庭單元擁有一定的量時,其使用價值已經淡出,逐漸轉化為一種能量——個人的精神能量開始顯現(xiàn),物品開始承載著主人的夢想、記憶、嗜好、價值等,而具有生命表征,物品于是有了溫度”(李邦耀:《關于室內研究》,2019)。 一如李邦耀的自述,《室內》系列繪畫以場景式構圖,在耐人尋味的空間中,勾勒出家庭生活紛繁的物品符號,從而管窺家庭政治經濟學中所蘊含的文化意義?!睹曰晁帯废盗姓墙厝×耸覂葓鼍爸凶顬榫邆湎M符號角落進行刻畫,諸如梳妝臺、時尚雜志、化妝包等物品被一一置于畫面之中。與以往平面繪畫不同,在《私人手冊》系列裝置中,藝術家使用鋁板數碼刻線作為媒介手段,輔以同一化的色調,呈現(xiàn)出三維立體感,從而進一步消解了物的功能性和使用價值,物的審美性和文化意義得以顯現(xiàn)。 在物品使用價值、交換價值變?yōu)橄笳鲀r值、符號價值的今時,我們如何擺脫消費主義的幽靈,如何抵抗布爾喬亞迷魂藥的誘惑?李邦耀通過對“物”的符號研究,產生了一種對話機制,生成中間介質,“物”回到了日常狀態(tài),使得“隱性話語”得以回歸,所指向非常之“物”。 李邦耀 “物品從不隱姓埋名,但是一當它從戶外走進室內之后,它就只跟隨主人,只和主人對話,它漸漸的從人們日常的視野中隱退,時間也會侵蝕它的光澤的肌膚。 我真正感興趣的是它如何由日常之物演變?yōu)榉浅V??!?/em> ——李邦耀 李邦耀,1954生于中國武漢,1978畢業(yè)于湖北藝術學院美術系,1978 ~ 1992湖北美術學院工藝系任教,1993至今于華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擔任教授。 李邦耀是中國當代藝術中具有代表性的波普藝術家之一。他30余年的個人藝術經驗在某種意義上折射出了中國現(xiàn)代藝術的流變——從表現(xiàn)主義到立體主義,從原始主義到觀念藝術,從過程藝術到波普藝術。 20世紀80年代,李邦耀作為湖北現(xiàn)代藝術團體“部落·部落”的組織者之一參與了85新潮美術運動。在1986年湖北美院的“部落·部落第一回展”上,李邦耀展出了題為《山泉》、《瑯琊草與畫架上的瑯琊草與人》、《沒有瑯琊草的協(xié)奏》等四件作品,以自然主義+象征主義的手法,通過對“自然”與“文明”間關系的闡釋,來構建從遠古到未來的人類發(fā)展史。1992年隨著中國的市場經濟的開始,李邦耀創(chuàng)作了他的成名作《產品托拉斯》,并參加了同年舉行的“廣州雙年展”。 李邦耀的創(chuàng)作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中,即從1992年起,作品主要表現(xiàn)當下所出現(xiàn)的各種新型工業(yè)產品,研究消費社會的變態(tài)生產或宣傳邏輯對人的全面異化;從2005年起的第二階段,李邦耀將視角拉回到了上個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以當時與人民生活有著密切關系的物品,如紀念章、軍用書包、收音機等作為研究和表現(xiàn)對象,用以強調在特殊年代里,既定意識形態(tài)對公眾行為與思想的巨大影響;從2009年開始的第三階段中,李邦耀進一步將研究與表現(xiàn)的對象擴大到了改革開放前的家庭擺設中,更深入探究了特定政治秩序導致同質化審美需求得以形成的原因;從2012年起,李邦耀又開始以近20年來出現(xiàn)的家庭擺設及新生物品作為研究與表現(xiàn)重點。他深入探討了某些中產階級家庭所擁有的新型消費觀與審美觀,與上一個家庭系列作品構成了有趣的對比。這既涉及了與社會學、政治學、歷史學等方面相關的文化主題,亦表現(xiàn)了一些當代中國人的特殊生存、精神與心理狀況。(摘編于魯虹《解讀李邦耀》) 李邦耀近年來的個展包括:遺忘之詩 — 李邦耀(深圳 Jardin Orange 藝術公館,2020),室內史-李邦耀(谷倉當代藝術空間,深圳 2019),尋常 — 李邦耀 (紅專廠當代藝術館,廣州,2019),室內 — 李邦耀(ODRADEK 比利時,布魯塞爾,2017),物像志 — 李邦耀(廣州53美術館,2011),物象考古學 — 李邦耀(北京德山藝術空間,2008),李邦耀 — 物種起源(MoonGallery,香港,2008)等。 他的作品亦在2013年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巴西庫里蒂巴奧斯卡尼邁耶博物館,北京民生美術館,上海民生美術館,廣東美術館,湖北美術館,嶺南美術館,深圳OCAT當代藝術中心,上海明圓當代美術館,蘇州巴塞當代美術館等場館展出,作品被國內外機構和個人收藏。 李邦耀在繪畫作品中深入描述著每一個場景或每一件物品,像是策劃了一個知識分子的心理軌跡,把空間打理得緊緊有條,以這樣一個方式來刻畫場景中虛擬主人的形象,用趨于平靜的畫面來展示他們的生活與精神狀態(tài),并自覺地和意識形態(tài)保持距離,用客觀而清醒的態(tài)度去審視目前的社會現(xiàn)狀。 ——艾海《迷魂藥》 李邦耀立足于當下文化語境,通過在展覽空間中對圖像符號的陌生化處理,在無意義的日常生活中尋找意義,進而使我們重新審視自身的生存狀態(tài),聆聽心靈的自由言說。通過對“物”的評判,以一種人文主義的立場來強調人當從自己的內在體驗找尋意義,讓無意義的東西離我們遠去。 藝術家通過對日常生活和社會發(fā)展中特定符號的提煉,利用簡潔、有力、鮮明的平面性圖式來揭示這些符號背后所蘊含的個人審美、生活方式和社會議題。在此創(chuàng)作過程中,李邦耀對物品符號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淡化了西方波普藝術對流行文化和消費主義的調侃與批判,轉而將其對日常生活和形象記憶的提煉植入本土文化語境,以實現(xiàn)其對日常生活的獨特觀照與耐人尋味的剖析。 ——皮道堅《從尋常之物發(fā)現(xiàn)意義:李邦耀〈私人手冊〉解讀》 李邦耀的繪畫在中國當代藝術的譜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毫無疑問,李邦耀的繪畫既鑲嵌于中國的社會語境,又超越了區(qū)域文化的界限,轉向于與全球化緊密關聯(lián)的社會和文化景觀——對趨于統(tǒng)一的消費社會和文化模式的反思,所以,他才能以“物象考古學”的方法建立起自己的藝術語言系統(tǒng),盡管植根于中國半個世紀的社會田野考察,但在微觀學的追蹤中,藝術家主觀過濾和放大的是當代社會發(fā)展的共同問題——即物質的圖像在不同社會發(fā)展階段和不同社會環(huán)境中對人的控制、壓迫、誘惑、分離、阻隔、占有與支配——一種對人異化的物像的解析。 ——黃篤《日常政治:李邦耀的另一種繪畫修正》 李邦耀的相關創(chuàng)作對于美國波普藝術是有所借鑒的,但其獨特之處在于:能夠結合中國的社會、文化及歷史,創(chuàng)造性地尋求自己的藝術主題、符號與手法。也由于成功的使內在體驗社會化了,故令他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 ——魯 虹《解讀李邦耀》 十幾年來對消費文化的視覺考察幾乎成為李邦耀作品的唯一主題,他很像一位“鮑德里亞式”的人物:一位試圖以視覺方式不斷揭開中國式消費文化秘密的人。 《物種研究》延續(xù)了《產品托拉斯》單色調硬邊性的圖像方式,但發(fā)散式構圖被中心式構圖所代替,作為商品的“物”取得了作為主體的身份,它暗示著某種空洞的拜物教現(xiàn)實?!段锓N起源》把對物的考察延伸到政治歷史的維度,它將中國政治時代的“物”與消費時代的“物”進行了相同的視覺處理,從而使兩種完全不同時代、不同情境中的“物”之間構成了一種十分詭異的圖像關系,“物種的進化”被藝術家賦予了某種不確定的、嘲諷性的含義。 ——黃專《物與人:對消費時代的視覺觀察》 《進化論6號》,布面油畫、絲網印刷,114 × 146 cm,2007 《迷魂藥1號》,布面丙烯,200 × 230 cm,2011 《室內17號》,布面丙烯,200 × 150 cm,2015 《物種起源47號》,布面丙烯,230 × 200 cm,2008 《物種起源51 - 58號》,布面油畫,每張 110 × 110 cm,2007
其它
|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