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曾經影響中國當代藝術的西方人方力均曾經回憶,一段時間,宋莊的藝術家們,眼巴巴地等著那些外國人看他們的畫,幾百美元、幾千美元買下一幅作品,對于吃飯都有困難的體制外藝術家們來說,無疑堪稱雪中送炭。 一個國家的當代藝術進程,在其中擔負起重要作用,甚至成為其背后主要推手的,既不是國家機器,也不是國家專項基金,更非任何一位一言九鼎的美協負責人,卻都是金發碧眼的“老外”。這未嘗不是一項特殊時期、特殊歷史階段中形成的奇觀。 1979年開始,千辛萬苦贏得的自由讓中國藝術家們開始意識到,并著手彌補自己在世界藝術潮流前行的過程中遺失的那個部分,他們非系統化地、陸陸續續地從不同渠道弄到手的西方藝術的書本雜志上了解了最新趨勢及在西方藝術界正在掀起的一些爭論。伴隨著1980年代中期開始的中國藝術新浪潮運動,中國當代藝術家們似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語言方式。那時的他們才以自己習慣或者擅長的方式完成對大部分西方藝術歷史的加工處理。一個光頭張開大嘴,這對于西方人而言并沒什么驚奇的,無非是朋克。但在1990年代初的中國,光頭代表的是一種煽動挑釁,藝術完全被政治化。加入可口可樂標志的“文化大革命”宣傳海報就是如此的沉重,以至于不敢在中國向人展示。結合當時的環境來看,做出這樣的畫,確實很需要勇氣。 1990年代早期,烏里·??嗽缫延洸蛔∧菚r曾經爬過多少個后院樓梯,拐過多少泥濘的小道進入藝術家工作室,這些狹小逼仄的空間里,畫板旁邊就搭著床板,只有15平方米,卻包含著臥室、廚房、休息室、接待處的功能,??私^對不會預期到二十年后的今天,這些藝術家們動輒幾百平方米的工作室內幾十個雇傭來的藝術工人在為他們的作品上色,打磨。他也不會想到,自己憑著自身興趣愛好選擇的藝術收藏,抱著通過與中國藝術家們的交往來了解這個神秘國度的想法,會令他以一己之力對中國當代藝術形成了無法忽視的影響。他更不會想到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集聚的精神爆發力,竟然以市場狂飆為結果。 接受采訪時,??俗约阂渤姓J,“一些從當初的地下走出來的都成為了媒體上的英雄。這些當代的英雄在幾年前還被禁止展覽,而現在這些藝術家們面臨的敵人則是一定程度上的迷失。以前藝術是有一定針對性的,針對社會現實和壓制。而現在則面臨著市場的壓力。藝術家們是否能在這種新的環境下創作出質量上乘的作品,還有待觀察?!? ??瞬皇侵袊敶囆g的救世主 按照現在??藢ν饨绻_的那些收藏來分析,這次香港M+視覺藝術博物館接收其藏品時的溢美之詞“中國當代藝術頂尖”收藏,恐怕與事實尚有差距。??说氖詹刈叩囊嗍?993年中國當代藝術家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之后的西方收藏慣有路線,即從政治波普中的王廣義張曉剛(微博)岳敏君、艷俗藝術、汪建偉(微博)的裝置、張培力的影像、70后藝術,這正踏準了中國當代藝術圈中出名的先后順序的每一步。當然,作為一個西方人,??藷o法沖破一般西方對于剛剛開放進入消費主義社會的中國的想象藩籬,其收藏中以紅衛兵形象、毛澤東形象的行畫的比例未必見得比其他收藏家低。此次清盤的1400多件作品據稱估價13億港元,以及以2200萬瑞士法郎(約港幣1.77億元)出售的47件作品,到底值不值這些錢,各方質疑猜測紛至沓來。 把收藏的三分之一打包捐贈掉,三分之一不錯的藏品留在手中,三分之一可以上拍賣行賣個好價錢——這似乎是尤倫斯夫婦對待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之道。他們和??舜朔木栀浺约俺鍪鄣男袨檫€無法一概稱之為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清倉”,“清盤”的概念倒是可以套用于此——即對自己手中的藏品進行一次大規模清理。 2003年、2004年期間,西方收藏家們在中國當代藝術界基本買不到好東西了,一方面,價格的飆升使收藏的成本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85美術新潮時期的那些老藝術家作品基本都被有眼光的藏家收完,2003年后中國當代藝術明顯走向商業化,藝術家們的創作開始枯竭,沒什么像樣的東西。2007年卡塞爾文獻展上,??苏钩龅牟仄范际撬囆g家們2004、2005年之間創作的。 因此,??艘粋€人,以一己之力壟斷一個國家的頂尖當代藝術之說,并無根據。收藏的規律就是絕非有錢就能買到你想要買的東西,也許,在你決意介入之前,那些代表一個時代的藝術品早已被先下手為強,納入他人的囊中。 據悉,那些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上頗具劃時代意義的藝術創作大都分散于各個階段、不同的藏家手中。據熟悉??耸詹厝耸糠治?,??耸种凶詈玫闹袊敶囆g收藏當屬2003年以80萬元人民幣的打包價格從藝術家王魯炎手中買下的“89中國當代藝術大展”的一批參展作品——89美術大展結束后,那些參展藝術家們或者無力承擔運輸費,或者覺得歷史使命就此結束,或者對當代藝術前景心灰意冷,紛紛表示出不再把藝術品帶回去的意愿,于是,王魯炎和宋偉兩人借了兩萬元人民幣,把大家不愿意帶回的作品統統買下,其中包括張培力的作品。之后宋偉精神失常,待在京郊的精神病醫院里畫起了抽象畫,而王魯炎用??顺鰞r的80萬元人民幣在京郊買了房子。 西方收藏家做出的典范 從介入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時機看,彼時的前瑞士駐華大使??诉h遠稱不上是一位富豪,1990年代的??耸且晃簧倘?,供職于辛德勒公司,他需要像所有人一樣努力地工作,爭取多掙一些錢,然后才能購買自己喜歡的藝術品。??嗽诮邮懿稍L時說過:“我對中國當代藝術有強烈的情感。但為了能夠收藏作品,我跟所有的人一樣要想辦法賺錢?!边@就是說,成為一個收藏家,需要錢,但是錢絕非越多越好。錢的數量和收藏家的身份地位并不能夠構成一個比例關系。 按照自己的興趣建立起系統的收藏,在漫長的時間里關注某個藝術主題,對于感興趣的藝術家都擁有一件作品;設立一個獎項——對于??藖碚f,就是始于1997年的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全球巡展;最后建立一個以自己多年收藏為基礎的美術館或者博物館,抑或,為自己的收藏找到一個美術館接收。如此清晰的幾步曲,代表著現代西方收藏家的“名門正道”的成長模式,反映在??松砩?,是文明社會標準模式的個人體現。 相形之下,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領域中,人群談論的主題密集程度最高的是如何收藏才能保值、升值,媒體輿論導向與全民輿論導向均以藏品數量的價值幾何來衡量,而甚少提及原本應為最大收藏動力的藝術價值甚至個人藝術趣味體現。中國的收藏家文化尚未形成,制度上缺乏免稅等優惠措施,無論從大環境或者小環境來看,目前無法出現??诉@樣的收藏家,也不足為奇。近年來,“??耸詹亍睅缀踝笥伊酥袊敶囆g的話語權,這樣的軟實力輸出,使這位前外交官一個人的個人魅力和文化外交手段,抵得上一群外交官。 ??嗽浾f過,“對我來說,重要的不是期待升值和資本的生長,而是不斷地充實我的收藏,使我的收藏范圍不斷地擴大,升值不是我的目的,也非我的興趣?!倍詹丶宜龅木秃帽劝炎约旱腻X放在一個火焰燒烤的爐子上,本來這些錢也是可以用來做點其他事的。 |
![]() |
![]() |
![]() |
![]() |
![]() |
![]() |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