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3/29 21:40:20 來源:中國藝術報
一段行走的印章的歷史從滄州出發(fā)——近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滄州市文聯(lián)、滄州市大運河文化發(fā)展帶建設辦公室聯(lián)合承辦的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運河印跡主題篆刻作品展”(滄州展)在滄州美術館開幕。這是運河印跡主題篆刻作品展的第三站。
“運河印跡主題篆刻作品展”是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作為申報主體申報并獲立項的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該項目是在大運河成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以及黨中央提出《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的大背景下策劃實施的。該項目以大運河為主題,以運河沿線相關的中華文化傳統(tǒng)經(jīng)典、歷史文化名人、名勝古跡等內容為表現(xiàn)對象,用篆刻藝術特有的形式記錄和謳歌運河兩岸的歷史變遷。
展覽于2023年10月在北京通州首展,隨后沿運河沿線的重要文化名城進行巡展。每走到一個城市還將邀請當?shù)刈碳医Y合當?shù)剡\河文化題材共同創(chuàng)作?!拔覀冄剡\河故道沿線城市追尋古運河留下的歷史文化遺跡,以及展現(xiàn)當?shù)氐倪\河文化特色。”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名譽院長駱芃芃說。此次展覽展出印章原作61件、篆刻印屏166件、書法作品30件。參展作者除了海內外著名的篆刻家、篆刻藝術獨立學科的研究生之外,還有河北地區(qū)具有代表性的篆刻家。展覽從名人、名勝、詩詞以及地方特色等方面對河北尤其是運河重鎮(zhèn)滄州地區(qū)的歷史人文進行深入挖掘,梳理出具有代表性的詞條。
“一船明月過滄州”,是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理論部主任馮寶麟此次參展的作品之一。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滄州人,他對此地的歷史文化如數(shù)家珍。借由《夜過滄州》中的詩句,他的思緒穿越時空,體會古人生活的時代,感受大運河給這片土地帶來的影響。
滄州東臨渤海、北依京津、南接山東。大運河貫穿全境,由運河所產(chǎn)生的文化突出而多樣,武術、說唱、雜技、京劇、鑄造等文化影響了全國各地,也形成了滄州獨特的地緣文化,展覽中不乏如“太極拳”“八卦掌”這樣內容的印。同時,滄州是現(xiàn)存《詩經(jīng)》唯一傳世版本“毛詩”的發(fā)祥地,也是《詩經(jīng)》薪火傳承的故里,展覽特別展出了以《詩經(jīng)》中的一些經(jīng)典詩句為內容的篆刻作品,以契合大運河文化帶這一偉大的文化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從滄州站開始,“運河印跡主題篆刻作品展”將加入撰寫以運河為脈絡、以印章為載體,沿著印章所走的方向發(fā)現(xiàn)并記錄沿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以及發(fā)生的事件為內容的“大運河篆刻游記”。
“運河印跡主題篆刻作品展”(滄州展)研討會同期舉行。與會人員就滄州的人文歷史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篆刻藝術的關系展開熱烈討論。與會的滄州藝術家們對如何運用中國篆刻更好地講好大運河文化遺產(chǎn)故事以及如何更好地傳承、保護和發(fā)展滄州本地區(qū)篆刻藝術等議題進行研討。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