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希寧用筆“五字訣”:審、肯、敏、穩(wěn)、精
藝術家與一般人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他能夠在一般人看來是極其平常的事物中發(fā)現美,并善于把這種美用藝術的手段恰當地表現出來。我每次外出開會、參觀考察、游覽名勝時,都隨時留心觀察當地的風景和花木,有條件時還勾成稿子,這已是職業(yè)習慣了。一些好的創(chuàng)作素材,往往就是在這種日積月累的觀察思考中獲得的。有的是幾十年前的生活速寫,現在翻騰出來,引起對當時情景的回憶,激發(fā)出新的思維,從而啟發(fā)了畫意。 畫畫要的是真誠,來不得半點虛假,但思路一定要開闊,可以“移花接木”,也可以“異想天開”。這種藝術上的妙想,正源于對藝術的真誠。 不要怕把畫畫淡,淡到極致是一種境界和格調;不要怕把畫畫黑,黑到透亮是一種勇氣和水平。 作畫需心平氣靜,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構思,以體現自己的主觀意志。但在畫的過程中,原來的構思會由于某些局部的變化而產生很大的偏差。要會善于因勢利導,“將錯就錯”,這樣往往會另有一番天地。正是這種不可預知和偶然性的變化,為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很大的發(fā)揮空間,這也是中國畫的魅力所在。 關于用筆之道,我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積累了“五字訣”—— 審、肯、敏、穩(wěn)、精。 審,指落筆之前,醞釀意境和畫法。要從全局著眼和大處著手,定奪用筆的主調及其配合關系,包括主賓、濃淡、干濕、虛實、剛柔幾個統(tǒng)領全局的主要方面,這就是通常講的“意在筆先”。中國畫很重視腹稿的功夫,有了這方面的修養(yǎng),即便落筆后發(fā)生意料不到的變化,也能夠隨機應變,不至于手無所措。 肯,指筆畫不分粗細、長短、輕重、虛實、干濕,行筆都要肯切。一概不能猶豫,更不可稍存描描修修的打算,一筆是一筆,這樣用筆是切實的。有時候也需要補筆或潤墨,但它與猶豫修補是不同的。有時出現一種信筆而為或漫不經意之筆,這種“信筆”與“不經意”是胸有成竹的,是技術熟練的表現,并非心無主宰,狂涂亂抹。 敏,指思維要敏捷,腦子反應要快。提、按、頓、挫、快、慢運動,其間許多變化是快的,有許多情節(jié)就是在這種快速運動中產生的。所以腦靈、心敏、手穩(wěn)是要領,變換須果斷,也是要領。 穩(wěn),指頭腦中要有個明確的“主心骨”。任何速度的變化或筆形的變化,不要希圖僥幸和巧遇(盡管在作畫時,有時也會出現巧遇)。若是形成慣技、流弊,實為用筆之大忌。應避免流滑,使用筆達于“滲透”的功夫。 精,指要蘊自內,發(fā)之筆。要膽大心細,粗中有細,狂中見正,筆到神隨,不可粗枝大葉,無可用心,或不求甚解。畫完之后,甚至畫完數日之后,都會發(fā)現還有不足之處,需要著手加以收拾或補充。這是繪事關鍵性的工序,有的是為增色,有的是為畫龍點睛,都必須先從全局去分析考慮,經過仔細推敲后,再作細心處理。所謂“細心”,就是“精華”之求,在于能否抓住要領要害處,下筆在精不在多。當不能決斷時,萬勿輕率下筆,寧不足,勿多余,不足尚可救,贅瘤難切除。
版權與免責聲明:【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網絡媒體,版權歸原網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fā)現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