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慶嫂和沙奶奶打起來了藝術的存在,本來就是為了保持人的獨特性,讓人自由地做夢,自由地表達,以避免人類過于趨同后產生群體性近親結婚這樣的災難。 我與江因風先生從未謀面。說心里話,我有時也覺得他在網上發表的觀點過于偏激,但我同時也從他這些“偏激”言論中獲得啟發和靈感。他會逼著你去思考。在藝術界,有許多觀點、說法貌似專業和學術,但言者實則不過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我以為,江的“偏激”有助于糾偏,盡管他本身也偏。 許德民先生曾是上世紀80年代初復旦大學經濟系的才子,當時就以現代詩名聞校園內外。他后來長期從事現當代藝術研究和實踐。其實他也曾是相當“偏”的“前衛”人士。但今天他這篇反駁江因風的文章倒寫得有板有眼,有條有理。這種好像不偏不倚的藝術評論,實質也是一種“偏”。 其實,藝術家都是“偏”的,藝術評論家也是“偏”的。我們不必非要從中較個勝負對錯,不妨從旁觀這些劍走偏鋒的較量中,梳理自己的想法??此囆g史,“偏”越多,爭鋒越激烈的時候,往往是藝術越輝煌的時候。 阿慶嫂和沙奶奶貌似打起來了,但她倆實則是一條戰壕里的戰友。不同藝術觀點的激烈碰撞,實則都是人類藝術的造化。 |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