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bhdnd"></meter>

      <menuitem id="bhdnd"></menuitem>

        <big id="bhdnd"></big>
        <address id="bhdnd"><thead id="bhdnd"></thead></address>

        <progress id="bhdnd"><thead id="bhdnd"><font id="bhdnd"></font></thead></progress>
        <big id="bhdnd"></big>

        金石學家張之綱一生最愛毛公鼎

        時間:2020/12/12 文章來源:收藏快報 肖伊緋/四川成都


        張之綱著《毛公鼎斠釋》

          張之綱(1867—1939),金石學家,字文伯,號君輔,晚號謝村老民,浙江永嘉人。光緒二十八年(1902)舉人,授奉政大夫、內閣中書,宣統三年(1911)立憲內閣成立,調任內閣制造局僉事。辛亥革命后,在財政部任職。后因政局動蕩,決意隱退。1930年,辭官移家寓居上海。

        《毛公鼎斠釋》,張之綱自序

        毛公鼎全形拓

        張如翰、張之綱、郭宗熙書札

          張之綱著作豐富,有《毛公鼎校釋》一卷(已印刊)、《契亭金文校釋》(現存初稿八卷,其手稿及鈔本藏于浙江及上海圖書館)、《池上樓詩稿》(溫州圖書館藏)、《讀書叢錄》等多種。

          張之綱幼年因父赴漢陰府任職而至湖北,暫居武昌。光緒十二年(1886)秋,因鄉試自武昌返里,聽聞瑞安孫衣言學識淵博,為一代經學大師,遂往求學。又與孫衣言之子、著名學者孫詒讓相友善,交往密切,共同探討周秦以上古文。兩人朝夕研論,取長補短,各有所長。生平精研文學,晚年耽于金石之學。寓居上海期間,更專研鐘鼎古字,曾有詩自況云,“箋金功亦似鐫金,冥索窮搜到愜心”。

          張之綱一生著述豐碩,但正式出版者,僅有《毛公鼎斠釋》一書。此書為1934年鉛活字印本,乃上海中華書局以聚珍仿宋版精印,開本碩大,裝幀精雅。扉頁有篆書題箋及附印篆書牌記:“甲戌秋七月刊于滬上”,題簽者署為“古杭王禔”,即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近世杰出的書法家、篆刻家,尤以篆隸名世的王禔(號福庵,1880—1960)。

          正文之前有庚午年(1930)張之綱自序,回顧了自毛公鼎出土以來,對鼎上文字的各家考證歷程,概論各家得失,頗見功力。至于他自己在金石文字研究中為什么特別鐘愛毛公鼎,自序開篇即已明言,稱:

          世之論金文最緐博者,莫不曰曶鼎也。二盂鼎也,毛公鼎也,散氏盤也,與夫后出之大克鼎是已(齊侯鎛鐘,宋人傳摹僅存,故不論)。余綜其大凡,曶鼎散盤事皆爭田質成,義無足??;盂克雖亦錫命之辭,然視毛公鼎體制之典重,辭義之忠厚, 懿諸器,詎復能及。固不弟文之緐博,足憙也。信乎金文鴻寶,優莫尚焉。

          應當說,張之綱對毛公鼎的鐘愛,上述序文雖寥寥數字,便已概括得非常明確了。事實上,毛公鼎為西周宣王時期器物,清道光年間于陜西岐山出土的古鼎重器。鼎有內刻32行銘文,共計達497字,為皇皇鉅制,是迄今所見先秦青銅器中字數最多的一件,被譽為“抵得一篇尚書”。其書法奇逸飛動,氣象渾穆筆意圓勁茂雋,結體方長,較散氏盤稍端整。著名書法家李瑞清題跋鼎文拓片時,亦為之由衷贊嘆曰:“毛公鼎為周廟堂文字,其文則尚書也,學書不學毛公鼎,猶儒生不讀尚書也?!?

          顯然,研究毛公鼎所鐫古文字,也是張之綱最為看重,頗為自得的工作。為此,他首先將這部分研究成果付諸出版,《毛公鼎斠釋》也因之成為他出版的第一本著作,又因不久即逝世,此書也成為在他生前出版的唯一一部著作。

          張之綱在自序之后,有一段補記,追憶了他曾暫寓北京,發奮鉆研金石之學的情形。文曰:

          是稿為拙著《栔亭金文斠釋》之一,久置篋中,比作滬游,親舊偶見及之,慫恿付梓,意良渥也?;貞浶蠈俑鍟r,暑雨連旬,老樹荒庭,屋漏盡濕。亡室朱躬率婢媼,晝夜數移易帷帳幾案,處之泰然。曾幾何時,遺掛在壁,撫今追昔,謂能契于懷與?

          這一段追憶文字,描述的應當是張之綱在京為官期間從事研究的情形,其篤志為學、甘于清貧的生活情態,宛在眼前。據查,文中提到的《栔亭金文校釋》,現存初稿八卷,現存于上海圖書館,若能全部整理出版,應有相當學術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毛公鼎斠釋》雖然出版于1934年,但其完稿時間應當可以追溯至1930年之前,即張之綱寓京遷滬之前。此稿“久置篋中”“比作滬游”時,才在友人的“慫恿付梓”之下,交付出版。對于此稿出版,張之綱本人也相當慎重。新近發現的一通張之綱致高云麓信札,就提到“刻擬印先祖詩稿及拙著,我兄有印刷店熟人否,以能仿宋為佳”云云,可見張對印制自己的著述是有一定要求與預期的。

          最終,選擇上海中華書局以聚珍仿宋版付印,不僅僅是從裝幀雅致、字體美觀考慮,也是從書稿中有大量異體字、古體字及金文改寫字,還必得通過新刻字模來解決,這方面的技術條件,當時的中華書局也無疑是最為成熟的。

          當年,同樣存在這些技術難題的學術著作,且校訂次數頗多的如王國維代表作《觀堂集林》,就正是由中華書局于1921年至1923年間承印的。那一部計達20卷分裝為6冊的《觀堂集林》,也不過只花了兩年時間即印制完畢。而薄薄的一冊《毛公鼎斠釋》,從張之綱為書稿作序的1930年,直至1934年秋,印制時間竟用了整整4年時間之久。其間,排版印制的耗時固然較多,張之綱不斷校訂、精心監印,為之消耗的精力與時間,則恐怕還要數倍于前者罷。

          毛公鼎出土百余年來,研究這一國之重器的學者之多,不勝枚舉,可如張之綱這般,終生精力付諸其上,生前僅有一冊《毛公鼎斠釋》付梓存世者,實不多見。筆者以為,“一生最愛毛公鼎”之譽,張氏當之無愧。

         

        版權與免責聲明:

        【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網絡媒體,版權歸原網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現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乱人伦人妻无码视频在线播放,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在线视频,日韩精品无码自拍第15页,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列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 金石學家張之綱一生最愛毛公鼎-鑒賞收藏-中國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