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司母戊鼎改名最初給該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稱其為司母戊鼎,他認為“司母戊”即為“祭祀母親戊”。另一著名學者羅振玉也曾認為:“商稱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庇谑?,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來了。但司母戊鼎改名爭議一直不斷,有多位學者提出,“司”字應作“后”字解,因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個字。于是在此后出版的《辭?!穼Α八灸肝於Α弊髁诉@樣的描述:商代晚期的青銅器,鼎腹內有銘文“司母戊”三字(或釋“后母戊”)。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戊而做。如今,把“司”改為“后”,實際上是否定了從前把“司”理解為“祭祀”的說法。大部分專家認為“后母戊”的命名要優(yōu)于“司母戊”,其意義相當于“偉大、了不起、受人尊敬”,與“皇天后土”中的“后”同義。改為“后母戊”,意思相當于:將此鼎獻給“敬愛的母親戊”。 2011年3月底,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開館,后母戊鼎正式由中國歷史博物館移至該館,亮相時鼎前的標牌已赫然顯示“后母戊鼎”。央視播出后,隨即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司”“后”之爭也由學界擴展到社會爭論,令人尷尬的事情出現(xiàn)了:中國國家博物館、殷墟博物苑、中國文字博物館三個中國舉足輕重的博物館,在展示同一件青銅大鼎(殷墟、文字博物館為復制品)時,出現(xiàn)了不同的稱謂,位于首都的中國國家博物館稱“后母戊鼎”,而在其出土地——殷墟、國內唯一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它的釋名為“司母戊鼎”。
版權與免責聲明:【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網(wǎng)絡媒體,版權歸原網(wǎng)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fā)現(xiàn)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
![]() |
![]() |
![]() |
![]() |
![]() |
![]() |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