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5/16 20:59:05 來源: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
寥寥數(shù)筆間,山水之韻在方寸間意境盡顯;紅花綠葉、禽鳥草蟲緩緩綻放在扇面上,在尺幅墨色之間盡展生命之美;用細膩的筆觸、柔和的色彩,將蛾眉螓首的仕女刻畫得逼真?zhèn)魃瘛跸臅r節(jié),走進成都永陵博物館,也許能邂逅一陣清涼。而這清涼之感,就來源于靜靜陳列在展柜中的精美扇面。
5月10日,“扇韻遺香——清代云南名家扇面精品展”正式開展,該展由成都永陵博物館與昆明市博物館共同舉辦,集中展出了昆明市博物館所收藏的清代云南名家的扇面作品60余件,內(nèi)容涉及山水、人物、花鳥、書法四個部分。
“這次展覽是昆明市博物館館藏扇面首次出滇?!遍_展當日,在古樂流淌的展廳中,成都永陵博物館策展人高亞蘭向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介紹了展覽中暗藏的“小巧思”。她說,這批精美的扇面文物首次離開云南,首站便來到了成都永陵博物館,“其中有些文物,更是首次對公眾展出?!?
扇面藝術(shù)源遠流長 贈扇是中國文人之間的雅事
扇子是古人扇風引涼的器具。在扇面上繪畫或書寫以抒情達意,往來應(yīng)酬互贈扇子,或在扇面上合作書畫,是中國文人間的雅事。存字或畫的扇子,保持原樣的叫“成扇”,為便于收藏而裝裱成冊頁的習稱“扇面”。扇面,是中國傳統(tǒng)書畫藝術(shù)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也是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藝術(shù)品。
扇面作品不僅直接反映各歷史時期的審美風尚、價值取向和時代風格,也是文人士大夫思想、藝術(shù)、品格、修養(yǎng)的集中體現(xiàn)?!板氤咧畠?nèi)而瞻萬里之遙,方寸之中乃辨千尋之峻”是對扇面書畫藝術(shù)最高的品評。漫步展廳中,從這些或生動、或精湛、或壯闊、或抒情的扇面前走過,似乎穿越時空,感受到古人的匠心獨運和文人墨客的美學意境。
“此次展出的文物中,從形制上可以分為團扇扇面和折扇扇面。但在單元設(shè)計上,我們主要根據(jù)扇面的內(nèi)容進行劃分。比如,第一單元主要展現(xiàn)山水扇面,山水畫也是中國傳統(tǒng)書畫藝術(shù)中最重要的部分;第二單元為花鳥扇面,花鳥畫也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三大畫科之一;另外,還有人物扇面、書法扇面?!备邅喬m介紹。
中國的扇面藝術(shù)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并在歷朝歷代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和特點。所以,當觀眾將目光投向展板之上,就會發(fā)現(xiàn)從扇的源流,再到扇面在不同朝代的發(fā)展,都在展廳中有清晰的呈現(xiàn)。
“這次展出的扇面,其實是有‘限定’的。首先是來自云南地區(qū)的扇面文物,而且都是清朝的扇面,集中在清中期到清末期。所以通過展板的內(nèi)容,也擴寬了展覽的時間和空間脈絡(luò),觀眾可以了解到中國扇面藝術(shù)發(fā)展的歷程?!备邅喬m表示,雖然展出的文物僅是云南清代部分書畫家的作品,但仍能從中了解到云南書畫的特點以及代表人物。
首次對公眾展出的扇面 方寸之間沉浸式感受文人雅致
用筆工整、描繪精細的設(shè)色花卉扇面,粉色的花朵與青翠的草木在錯落有致間綻放,展現(xiàn)出盎然的生機;還有清雅之風和野逸之趣相得益彰的設(shè)色花鳥扇面,潔白的鳥兒棲息在花朵上,似乎能看到鳥語花香的美麗云南……展覽中,有的觀眾在曾蘭芳的扇面作品前佇立良久,遲遲難以移動步伐。
“我們此次共展出了曾蘭芳的三幅扇面作品。”高亞蘭介紹,曾蘭芳號師南,清末鎮(zhèn)雄縣人,其生性聰穎,勤于攻讀,潛心繪畫,最終成為云南知名女畫家。其花鳥效法惲壽平?!霸m芳是云南本地人,她比較有名的一點是,她被傳為慈禧太后的代筆。據(jù)當?shù)氐膶W者研究,曾蘭芳由她的義父岑毓英舉薦到清朝皇宮內(nèi),充當慈禧太后書畫代筆人,稱之‘女史’,后離開清宮回滇繼續(xù)作畫?!?
展覽中,更有首次對公眾展出的文物,譬如楊應(yīng)選的《人物扇面三挖》扇面長卷,將書法與繪畫融為一體,極具觀賞價值?!斑@件文物,此前一直待在庫房中,從未展出過。昆明市博物館方也想以此次展覽為契機,讓這幅展品首次與觀眾見面?!睋?jù)悉,楊應(yīng)選為云南昆明人,工人物、花鳥,造詣頗深。人物、山水、花鳥俱精,尤以人物畫技最高,臨摹水平極精。
細心感受展覽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精美的扇面除了靜靜躺在展柜中,從高處垂下的紗幔,還將扇面上顧盼生姿的仕女、繽紛燦爛的花卉融入其上,在紗幔與光影之間更能感受扇面的風韻。
“在展陳設(shè)計上,我們也想充分利用扇面當中的元素,把扇面的美感擴大化,擴大到整個展覽空間。讓觀眾除了能在文物中感受扇面的美,在紗幔上也能以很近的角度去觀看扇面的細節(jié),還兼顧了觀眾打卡拍照的需求。同時通過音樂跟視頻的結(jié)合,讓觀眾沉浸式感受文人的雅致。”高亞蘭介紹,展覽將持續(xù)至7月10日,免費對公眾開放。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