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肖谷 東莊圖——《果林》
- 時間:2013/11/6 12:05:54 文章來源:中國藝術品網
![](http://img.cnarts.net.cn/cweb/news/2013-11/2013-11-06/2013116115958.jpg) 《果林》
創作過程中的所想、所思、所遇、所作、所為——
不久前,我參加了肖峰、宋韌老師的回顧展,那天是人山人海的,讓我感動的是三個多小時的研討會,我是第二個發言的,我回顧了三十多年前自己跟隨肖峰、宋韌老師學到的一切。
更感動的是,我又見到了許多見過的作品,以及一些很有名的素描,肖峰老師的色調、色彩以及宋韌老師的厚重結實的風格。他們對我的影響之大之深,只有我自己曉得的,應該說是肖、宋兩位老師引導我走上了學版畫,學雕塑,并進行油畫創作的道路。
前些日子,收到《融合與創造2007·中國油畫名家學術邀請展》邀請函。時間是年底之事,可心卻亂將起來,女兒高考,結果未卜,我只能集中精力,與妻做些女兒高考的服務工作。
于是《果林》一遍又一遍的調整,似乎越來越遠了似的,有一些收不回來之勢。
恰此時,我2002年從新疆運回來的沙已用完了。而朋友們運來的沙是較粗的、較躁的那種。于是我真的安不下心來。畫面一直無有大的起色。心里好難受的。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有二種事值得記錄:一是也是對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事,那就是我女兒考進華東師范大學,這對我對我的人生而言也實在是太重要了。另一件是要我參加了2008年上海雙年展主題方向的專家會。在諸多專家的發言中,我得到了許多啟迪,尤其是對城市的主體及客體的認識的發言,更是意義非凡。之后,我與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家巫鴻教授及其妻蔡九迪(猶太人)進行了一次交談(那次陸蓉之和上海當代藝術館館長龔明光也在場)。因為巫鴻教授主編的《漢唐之間的藝術與考古》三卷本對我還有一點影響的,其中有關“華化粟特美術”的內容我產生一定的興趣。我想主要是對我感興趣的西域題材是一致的。
可能是一段時間的停頓與困惑,使我散發于對其它的藝術樣式關注,每晚入睡前會翻看一下有關“章草”之類的書,了解從漢至今有關“章草”的發展歷史。我以為漢“章草”是最為動人的,史游《急就章》、張芝《秋涼平善貼》、皇象《急就章》之好,真是善哉!善哉!
這期間,我有機會看了一出程派的大戲《文姬歸漢》,李佩紅的功夫也是了得,與一般意義上的程派風格不同,李佩紅以“亮透”的嗓音及手段使程派在發展的領域有了一種新的路徑,很有意義的。
八月三日,陳強對我說:“沈周《東莊圖》原為二十四幅,明末即散為二十一幅,你若畫完二十一幅后,再續畫那明末已散的三幅,使之成為完幀,就更有意思了?!边@一次著實嚇了我一大跳,不過我以為這是極有意義的一個想法。我很是高興陳強的創意,不過這可得要花二到三年的時間。
似乎《果林》上的麥期很長很長,從2007年的6月到2008年的2月,整整八個月的創作期。這其中對我和我的生活而言,的確是發生了許多重要的事情。
2008年2月春節過后不久,我又開始了《果林》的創作,面臨畫面的組織與協調,而協調的艱巨性是從未見過的,當入調的厚重色塊貼上畫布時,我的心開始慢慢地落了地,《果林》已成熟了。
![](http://img.cnarts.net.cn/cweb/news/2013-11/2013-11-06/2013-11-06_12042076.jpg)
![](http://img.cnarts.net.cn/cweb/news/2013-11/2013-11-06/2013-11-06_12035476.jpg) 《果林》局部之一
![](http://img.cnarts.net.cn/cweb/news/2013-11/2013-11-06/2013-11-06_12045466.jpg) 《果林》局部之二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