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5 21:10:37 來源:中國藝術報
“眼睛”與書法篆刻的碰撞
——讀《中國眼谷·心靈之窗——書法篆刻作品集》
近日,在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yī)院,陳潔教授將一本16開的書遞給我,我接過來定睛一看:《中國眼谷·心靈之窗——書法篆刻作品集》,主編瞿佳?!氨炯沂裁磿r候研究起書法篆刻啦?”趕緊翻開書頁看個究竟。好在開篇就有答案——《當科技遇上藝術》,邊讀邊釋然。
瞿佳是一位杰出的眼科大夫和視覺科學研究者。他帶領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yī)院在眼視光學科醫(yī)學教研領域走在全國前列,打造了在國際學術界享有盛譽的“眼視光中國模式”,創(chuàng)建了科創(chuàng)產業(yè)綜合體—— “中國眼谷”,蜚聲中外。
為了打消人們對他“不務專業(yè)”的質疑,瞿佳寫了這段話:“沒錯,本書的目標就是讓眼科科學與書法藝術‘通電’……人們常說科學和藝術在山底時往往被阻隔,一旦到了山頂相遇就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成功與輝煌。對于眼科和視覺科學工作者來說,還有更深一層的特殊意義,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人們感知外部世界最重要的器官,許多的藝術形式都必須通過眼睛來感知,來鑒賞,尤其書法、繪畫、雕塑等,所以我們眼科醫(yī)師和視覺工作者是藝術工作者的守衛(wèi)者、保護神,更是踐行者、筑夢者!”
這段有理有據(jù)、有視野有情感的文字,深深打動了我——
從“五四”以來,“賽先生”至高無上,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成為獨一無二的“準繩”,“科學”成為真理化身。科學成了現(xiàn)代社會的“主力軍”,藝術成了現(xiàn)代社會的“裝飾品”。然而,從某種意義上講,二者同根同脈,好似“并蒂蓮花”。
科學有“神通”,但也有局限。比如, “兩暗一黑三起源”(暗物質、暗能量、黑洞、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意識起源)至今還無法解釋。量子力學研究的進展,勢必帶來新的認知和想象。藝術有局限,但也有“神通”。比如,通過對出土文物的研究,考古工作者可以“穿越”時空,摸清歷史脈絡,溯源歷史真相。在陜西岐山出土的毛公鼎腹內銘文,記載了西周晚期周宣王給他的近臣毛公瘖的任命和勉勵,不僅被尊為“金文書法的典范”,而且具有重要史料價值。
人們普遍認為,藝術靠形象思維,科學靠邏輯思維,屬于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其實,兩者并不矛盾,可以互相啟發(fā)。當科學遇上藝術,就有了人文之光;當藝術遇上科學,就有了理性之光??茖W之光與藝術之光碰撞,必定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中國眼谷·心靈之窗——書法篆刻作品集》將中國傳統(tǒng)藝術與現(xiàn)代眼健康科學理念完美結合,“以小眼球弘揚科學人文精神,傳播大眾美學”,從中既可以享受傳統(tǒng)書法篆刻之美,也可以體味到傳統(tǒng)文化的科技含量。
書中收錄書法作品83件、篆刻作品20方,內容都是與眼睛或視覺相關聯(lián)的詩詞,如岳飛《滿江紅》“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論語》“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曹操《觀滄?!贰皷|臨碣石,以觀滄?!保x靈運《登江中孤嶼》“江南倦歷覽,江北曠周旋”,王之渙《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維《終南別業(yè)》“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這些作品多出自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書法系師生之手,涉及“篆隸行楷草,朱白長方圓”。書法系主任張索是我的老朋友,瞿佳說:“正是由于他的科技文化思維、頂層頭腦風暴,加上他親授嫡傳之書法愛徒、碩博學生,他的業(yè)界好友傾情而作,才有今天的杰作問世?!彼囆g與科學聯(lián)姻,相得益彰、熠熠生輝。
這本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堪稱“眼光藝術”的書法篆刻集,是瞿佳研究藝術之“眼”的新作,也是他幾十年孜孜不倦從事眼視光科研的寫照——靠近光、追隨光、成為光、散發(fā)光。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