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1/10頁 共261條
|
|
高冠華先生的藝術人生時間:2007-6-20 8:56:17文章作者:袁運甫橫塘一角(國畫)高冠華留得殘荷聽雨聲(國畫)高冠華他的一生,很苦很苦,但最后是幸福的。有兩句話可寬慰一生:丹青傲骨煉繪事,花鳥冠華譽千古。已故中央美院教授高冠華先生1915年出生于江蘇南通,20世紀初,正逢末代狀元張謇棄官還鄉,在家鄉南通興建實業,引進科技、提倡教育、傳承文化,并一一落實西學東漸的革新時代,張謇廣泛聘請中外學人參與他的新興規劃。文化界著名人士王國維、陳師曾、歐陽予倩、梅蘭芳、王個簃、葛竹溪等,來南通參與人文新學和藝術教育傳授工作。高冠華自幼熱愛書畫,當時在南通中學師范科讀書,亦深獲良好的啟蒙教育和傳統書畫藝術的熏陶;后又赴杭州考取國立藝專,1940年畢業,因學業優秀被留校任教,成為杭州國立藝專首屆國畫系畢業生,并任職寫意花鳥畫課程的青年老師,兩年后就晉升為講師。高冠華教授自進校學習至留校任課,都是在潘天壽老師的直接教授和指導下學習、工作,前后整整有30年之久。潘老的身教、言教、藝教造就了高冠華的藝術人生,這是他畢生的幸福和光榮。高冠華教授在向老師求教和實踐中,也有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反復認識和逐漸徹悟的過程,但潘老師總是耐心地、反復地舉一反三,細心講解,直至學生明了和理解透徹為止。老師還以自己學習過程的故事,來幫助年輕人更深入地悟道。潘先生在1923年(27歲)特地前往上海吳昌碩老師家求教。那時吳老已是80高齡的老人。他看了潘天壽先生的作品后,大加賞識地稱道說:“阿壽學我最像,跳開去又離我最遠,大氣也!”并且早有意識地準備了一幅篆體詩作對聯相贈潘天壽先生:“天驚地怪見落筆,巷語街談總是詩”,其中充滿著對潘天壽先生運筆的果斷有力和深蘊精神氣勢的贊揚,同時在作品中還表現了生動入微和對生命情態的精確刻畫。這應當是對中國畫壇這兩位巨才相互關愛的稱頌。事隔20年,也是巧合吧,潘天壽老師亦為當年27歲的學生——“高冠華畫展”贈送賀詩,其中兩句是:“霜余雪后斜陽好,徑自青藤雪個來”。老師鼓勵學子苦往甘來的藝術豐收,也是師徒相親的贊譽吧!高冠華教授是一位杰出的中國花鳥畫家,他還是一位經受過良好的中西藝術研習的藝術家。特別是在西畫色彩訓練方面,他是一位得心應手的大師。憑著他的寫實基礎,僅在“文革”期間下放農村繪制的油畫領袖肖像就有178幅之多,還受到群眾普遍好評。高冠華教授晚年的大寫意花鳥畫,不僅在墨色處理方面做到了豐富而統一,而且能恰當控制墨與色的混合與交融的關系,達到既厚重又透亮、層次豐富而又強烈的效果。冠華先生尤善于表現暖色調強烈、強勁的力度,以及用線或色彩邊緣部分的微妙變化,使之富有渾厚與金石的趣味,并充分發揮中國畫材質和技術因素的視覺美感,這也是他一生純熟與勤奮地掌握傳統繪畫的功力與表現技巧所致。高先生晚年還下苦功,總結了自己從事中國畫的創作經驗、技巧與藝術表現經驗,中國畫構圖與畫面處理經驗,特別是他在論述個人的中國畫實踐經驗與理性思考過程中,還比較系統地聯系到他的老師潘天壽先生的藝術實踐與中國畫藝術教育的方式方法與個人體會的經驗等,這對中國畫教學和創作交流都是十分寶貴的。高冠華教授不僅是一位學術成就卓著的中國花鳥畫藝術大師,還是一位善于總結藝術經驗、具有高瞻遠矚精神的中國畫藝術教育家。他富有清晰明辨的思維和判斷能力,在他的內心世界,對歷史與現狀,包括個人的藝術追求和理想,常常心照不宣,默默耕耘,善于在藝術比較和全面周密思考基礎上堅持自己的實踐。他能關注全局,步步穩健。在藝術上他兼學中西,有很強的造型基礎,是一位藝術革新派。然而他從來不會自我宣揚。在課堂教學中,他會毫無保留地向同學傾吐自己一生的心得和藝術感受。他對中國畫的興趣是從中學時代起步的,已有了70余年的漫長經歷。但他自1966年遭遇到“文化大革命”的災難后,至1980年葉淺予先生主持美院國畫系工作,并堅持調高冠華教授回系任教為止,他已經無辜耗盡了人生最佳年華。這長達14年的苦難生活,卻也磨練了老教授的意志,在中國畫創作和著述研究方面他像年輕人一樣,幾乎是廢寢忘食、耕耘不止,同時還要為社會需要負擔大量中國畫的創作任務和各種不同層次和生源的教學任務。在這段工作中,成為他在中國畫創作和教學研究方面的又一個新高峰時期,這個時期也是他個人生活最為幸福安定和能發揮自己藝術才華的最佳環境,由于國家和社會的需要,他竭力以自己的藝術創作為社會服務,并參與了一系列國內和國際的藝術活動,受到評論界高度的積極評價。在學術方面,他亦投入全力,關注中國畫的教學與創作的革新研究活動。冠華先生還多次以追憶先師潘天壽先生30年的藝術創造與革新貢獻為題,發表專題論文,如《論與學——追憶先師潘天壽先生三十年的教益》、《哭壽師十韻》、《闊大雄偉、高古新奇——先師潘天壽先生藝術成就之淺析》等專論。他能從基本觀念認識的高度和深度,全面闡述中國畫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全面總結了作為一名優秀的中國畫家,必須在對中國畫歷史和技法,以及有選擇地對中國畫大師一生特有的心得經驗和成就的基礎上發揚光大。潘天壽老師的授業精神和藝術成就,成為高冠華老師畢生追求和弘揚的藝術命題,這不僅是高先生在中國花鳥畫領域的崇高地位和藝術上的可喜成就,同時也是中國畫教學的傳承和發展的歷史性貢獻。高冠華先生的藝術,深得老師風骨,又有自家面目和發展。潘先生曾言“空山無人,水流花開,唯詩人而兼畫家者能得個中至致”。高先生正是一位善于將詩情畫意和始于形似、終于神似作為他的寫意花鳥畫畢生奮斗的目標。其心境高遠,才情練達,自辟蹊徑,觸類旁通,而這是悟性加勤奮的成全的必然。(作者為清華美院教授、博導)(“詩韻丹青”——高冠華花鳥畫展將于2007年6月22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