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2/20 20:44:44 來源:中國藝術報
盛世逢佳節,典藏遇知音。甲辰龍年春節期間,在濃濃的喜慶氛圍中,來自全國15家美術館的500余件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漆畫、雕塑、民間美術、綜合藝術、書法等作品匯聚中國美術館,異彩紛呈、各美其美。2月1日至4月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美在薈萃——全國美術館珍藏作品匯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集中呈現了15家美術館代表性收藏成果和突出的地域美術特色,展現了新時代以來美術館事業進一步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在春節期間為廣大觀眾奉上一場高品質美術文化盛宴。
本次展覽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美術館老專家老藝術家回信精神,以“典藏活化”更好地服務人民。展覽由中國博物館協會美術館專業委員會支持,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廣東美術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湖北美術館、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北京畫院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浙江美術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武漢美術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與文獻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聯合承辦。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認為,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這個展覽帶著藝術家的情感溫度,走進新時代人民群眾欣賞美術佳作的殿堂,以各地美術館的館藏精品敘述中國的故事、春天的故事——美的故事。他希望廣大觀眾更深刻地理解藝術家創作的情感溫度及創造智慧,并將此化作共同奮進的強大力量。
典藏活化、美在薈萃是本次展覽的兩大特點,各個參展美術館根據自身特色,精選了極具代表性的美術作品參展。
中國美術館作為國家級藝術殿堂、化育美的平臺、國際交流的重要窗口,長期以來與全國美術館同仁攜手共進,寶藏經典、活化精神。本次展覽展示了中國美術館收藏的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名家經典作品,其中不少已是中國美術史上的典范之作,如傅抱石的《待細把江山圖畫》、李可染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等,反映了在黨領導下美術家們以藝術記錄歷史、表現生活的時代創造。
作為海派創新融合精神的承載地,上海的開放性、多元性和包容性孕育著敢為人先的藝術創新精神。此次展覽,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精選了個性豐富、風格迥異的海派作品。這些創作者或生于上海、或長于上海、或歸于上海,他們是“海派”初露鋒芒時的急先鋒,是竿頭日進時的耕耘者,是百花爭艷時的創新者,面對廣闊的天地,他們吸收世界經驗,用藝術回應時代的提問,吹響未來的號角。
嶺南自古物產豐饒,花卉佳果殊盛,給予了畫家大量可供描繪的素材。瓜果題材的作品因其飽含著無盡的生命氣息與綿綿的生活氣韻,傳遞著豐收的愉悅與耕耘的艱辛,成為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景縮影。本次展覽廣東美術館薈萃了畫家筆下的嶺南花卉佳果,同時展示嶺南地區的歷史風物與人文觀念,也寄托著人民對共赴小康社會的壯麗愿景。
作為西部地區重要的省級美術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積極參與展覽的組織承辦,精選了館藏的一部分精品,分為“長安名家”系列、“陜西民間美術之庫淑蘭”“館藏精品圖像拓片”三個部分,將館藏的特色藏品呈現給首都觀眾。
大漆藝術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湖北漆藝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脈。湖北美術館以推動大漆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宗旨,打造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展覽“湖北漆藝三年展”,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大漆藝術的特色收藏。本次展覽,以湖北美術館藏大漆藝術為主,從200余件漆藝藏品中遴選出近20件展出,既有對傳統經典漆器造物技法和精神的傳承與發揚,又有對漆藝當代表達的探索和創新。
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帶來了“人民的風景——關山月的首都寫生與國畫革新”學術專題展,展覽以館藏關山月在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北京、長江寫生作品為主,試圖展現以關山月為代表的中國畫家在新中國畫革新探索的過程中,通過寫生努力把握新的主題與傳統筆墨以及創作的關系,并從觀念到形式確立了中國畫創作的新圖式,并由此構成新中國美術發展史中的一個獨特的章節。
北京畫院美術館在體量上是一座小型美術館,所以自開館以來,北京畫院堅持做自己的特色,依托豐厚的藏品資源,不斷策劃并升級齊白石藝術的陳列展。從“京派”始,逐漸輻射到新金陵、長安、海派、嶺南等畫派;從中國畫始,逐步探索油畫、水彩、連環畫、攝影、漫畫、建筑等藝術形式。在本次展覽中,北京畫院重點選取了新近入藏畫院的油、版、雕、水彩等作品,一改公眾對北京畫院專長中國畫的認知。這些展品不僅僅是北京畫院典藏的珍寶,更是多年來研究與展覽成果的匯聚。
此外,江蘇省美術館精選的江蘇兩個重要藝術群體“新金陵畫派”和“金陵書法四老”的36件力作,武漢美術館甄選20余件特色藏品展示武漢的歷史文脈、革命歷程、建設發展,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嶺南畫派”三位創始人及第二代杰出代表“嶺南四家”的精品,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見證百年國美之路的精品力作等等,都在春節期間與觀眾見面,通過“美在薈萃”這一窗口共賀新春。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