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3/6 20:52:50 來源:中國文化報 布明虎
編鐘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打擊樂器,是將若干大小不同的鐘有次序地懸掛在木架上編成一組或幾組,逐個敲擊,得到不同的音高。根據時代的不同,編鐘的個數與形狀也不盡相同,但一般都成套出現。早在殷商時期,中國就有了編鐘,不過那時的編鐘多以三枚或五枚為一套。隨著時代發展,編鐘的個數不斷增加。西周時期以禮樂制度規定名位、等級,編鐘作為王公貴族權勢的標志之一,在祭祀、朝聘、宴享等場合得到廣泛應用。這一時期,編鐘個數一般為八枚組成一套。春秋戰國至秦漢是編鐘發展的鼎盛時期,此時編鐘個數增至九枚或十三枚為一套。除了數量上的區別,編鐘上鑄刻的精美紋飾也都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特點。例如在湖北隨州出土的曾侯乙編鐘,就是一件舉世矚目的珍寶,其由19個鈕鐘、45個甬鐘加一件大傅鐘組成,是迄今發現的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的一套編鐘。
目前在山東博物館展出的“器以載道——山東晚期銅器的古意與新義”,反映了山東地區晚期銅器寓古于新、守正創新的發展情況,希望向觀眾解讀晚期銅器背后所承載的儒家理想、祖先崇拜和文人雅趣,其中包括一件西周晚期的編鐘——虢叔旅鐘。這件虢叔旅鐘,通高26厘米,體高16.6厘米,甬高9.4厘米;管狀甬,闊旋,方寬干,合瓦形體,侈銑,鉦飾三排乳狀長枚;甬飾波曲紋,旋飾竊曲紋,舞飾象鼻夔紋,篆間飾竊曲紋,正鼓部飾象鼻夔紋,正面鼓右飾鸞紋,是研究西周青銅器紋飾和古代造型藝術的難得資料。
虢叔旅鐘清末出土于陜西,整器銘文豐富完整,合計86字(不含重文5字),大意是作器者虢叔旅頌揚其父惠叔效忠于周王,并表示要以亡父的威儀為榜樣,繼承其父美德,效忠于周天子。周天子多次賞賜他,他為報答和宣揚天子給予的眾多好處,鑄造了這組紀念他父親的編鐘,祈求父親的威靈賜給自己福氣。叔旅的后代子孫將永遠珍藏這些鐘,用來祭祀祖先。這是一件反映西周禮制、體現家國情懷的重器,彰顯了宗族的傳承性。
虢叔旅鐘出土后,見于著錄的有7件,現存5鐘,分別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山東博物館以及日本的東京書道博物館、京都泉屋博物館五地,其余兩鐘下落不詳。從形制、紋飾、銘文來看,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最大,為第一鐘,上海博物館所藏為第二鐘,日本東京書道博物館所藏為第四鐘,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館所藏為第六鐘,山東博物館所藏為第七鐘。山東博物館所藏第七鐘,在形制和紋飾上與上海博物館和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館所藏完全相同,其右鼓均有一鳥紋。依據考古發現的西周晚期編鐘組合,如晉侯蘇鐘、楚公逆鐘等八件之常制推測,還應有第八鐘,但至今未見于著錄。
▲西周虢叔旅鐘 (山東博物館藏)
山東博物館所藏的這件虢叔旅鐘來歷曲折,先后幾經易手。初為蘇州收藏家、金石名家曹載奎所得,繼而歸山東省布政使南海李宗岱所有。李宗岱,字山農,出身于官宦世家,早年中進士,授翰林,同治八年(1869年)任山東布政使,又任山東督糧道兼山東鹽運使,后辭官經營金礦,成為聞名全國的“黃金大王”。他本人擅書畫、工山水、好收藏,著名的大保方鼎、靜簋、頌簋、射女方鑒等都曾為其收藏。李宗岱過世后,部分器物轉歸黃縣丁樹貞。丁樹貞,字干圃,家資巨富,好金石鑒賞與收藏,又以三代青銅器數量最豐,計達200余種。民國初年,丁樹貞去世,后家道中落,所收藏的金石器物陸續散出??谷諔馉幤陂g,在膠東古物管理委員會的大力保護下,包括這件虢叔旅鐘在內的丁家部分藏品被妥善保存下來。新中國成立后,虢叔旅鐘及其他藏品收歸山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54年入藏山東博物館。
同時展出的還有一件西周虢叔大林鐘立體拓(虢叔旅鐘舊稱虢叔大林鐘),原器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阮元贈予女婿吳公謹并題跋。同年,吳公謹又囑托張廷濟作跋,丁彥臣曾藏。鈐印有“太傳”“阮元私印”“張廷濟印”“筱辳眼?!?。
(作者系山東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