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5/7 19:48:19 來源:藝術(shù)中國
“時間軸:20世紀的攝影瑰寶”(Chronorama | Photographic Treasures of the 20th Century)海報及現(xiàn)場
展覽場地:德國柏林國立博物館群之攝影博物館(Museum für Fotografie, 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
展覽時間:2024年2月15日至2024年5月20日
撰文_李莞潸
如果說19世紀是最后的文字時代、21世紀是數(shù)字時代的起始,那么夾在其中的20世紀則因“圖像”而留下時代烙印。在紙媒的黃金時代中,作為全球最具規(guī)模的國際期刊出版集團之一的康泰納仕集團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歷史悠久的《Vogue》(時尚)、《名利場》(Vanity Fair)、《紐約客》(The New Yorker)、《GQ》、《安邸AD》等刊物均是康泰納仕的門面。
經(jīng)過近百年的積累,康泰納仕匯總旗下50多種雜志的超過800萬件藏品,形成“康泰納仕檔案館”(Condé Nast Archive)。這些藝術(shù)插畫、攝影作品、視頻等藏品既是時間流逝的印跡,又以影像的方式留住了時間。2021年,當代藝術(shù)收藏標桿之一“皮諾收藏”(Pinault Collection)將部分“康泰納仕檔案館”收購,從海量藏品中精選藝術(shù)杰作,最終策展形成“時間軸:20世紀的攝影瑰寶”回顧大展。在經(jīng)歷過威尼斯的展出后,這個回顧大展于2024年來到了德國柏林。
本次大展通過約300幅攝影作品展現(xiàn)1910年代至1970年代的歷史,從“黃金二十年代”到“搖擺六十年代”,從無聲電影到好萊塢的星光大道,從俄羅斯芭蕾舞團的阿拉伯式花紋到進入精英階層衣櫥的立體主義,康泰納仕集團旗下刊物通過引領(lǐng)潮流的視覺語言捕捉各個時期多種多樣的美學(xué),借此來詮釋時代精神。
二十世紀這流光溢彩的七十年是時尚、設(shè)計和藝術(shù)史的關(guān)鍵時刻。在與康泰納仕合作的過程中,愛德華?斯泰肯、歐文?佩恩、赫爾穆特?紐頓等攝影大師留下了一系列名家之作,這些名利場的“大人物”肖像、新聞紀實攝影、時尚大片、靜物和建筑攝影見證了20世紀審美的飛速變化,它們既是時尚史發(fā)展的范例,同時也映射著西方世界所發(fā)生的徹底變革,部分攝影作品在本次大展之前從未公開亮相。
即日起,我們將陸續(xù)刊文,以攝影作品來回顧1910年代至1970年代,本文為第一部分。
【1910s】萬物新,萬物生
1910年代,藝術(shù)、科技、時尚領(lǐng)域全部發(fā)生深刻變革。兩個“大事件”對視覺和文藝產(chǎn)生極其深遠的影響,一是1913年紐約藝術(shù)博覽會(The Armory Show)的舉辦,它首次面向美國廣大公眾介紹現(xiàn)代藝術(shù)。杜尚、畢加索、馬蒂斯的現(xiàn)代主義作品和梵高、高更的后印象派作品一同展出,就此震撼了美國藝術(shù)界。
《Vogue》美國版,1917年1月15日刊
“大事件”之二,是俄羅斯芭蕾舞團(Ballets Russes)的橫空出世。1907年,俄國藝術(shù)評論家、贊助人謝爾蓋·達基列夫(Sergei Diaghilev,1872-1929)在巴黎創(chuàng)立,于1909年至1929年巡演期間成為風(fēng)靡歐美的芭蕾天團。通過與藝術(shù)家的合作,俄羅斯芭蕾舞團不僅顛覆了芭蕾舞的編舞,還徹底改變了芭蕾舞的音樂、布景和服裝,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芭蕾舞團之一,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都曾為它創(chuàng)作作品。下圖中的安娜·巴甫洛娃是俄羅斯芭蕾舞團的臺柱子,甜品中的“巴甫洛娃蛋糕”即是以她命名。
敘利亞舞蹈中著中東服飾的安娜·巴甫洛娃(Anna Pavlowa,1881-1931)和休伯特·斯托維茨(Hubert Stowitts,1892-1953,美國畫家、芭蕾舞演員),攝/弗蘭斯·范里爾(Frans Van Riel,1879-1951,法國攝影師),1917
俄羅斯芭蕾舞團首次正式亮相是在1909年,同年,美國出版商人康泰·蒙特羅斯·納仕(Condé Montrose Nast,1873-1942)收購了紐約當時的小型社交雜志《Vogue》,《Vogue》因此成為日后龐大的出版集團的首本刊物,也讓時尚成為集團業(yè)務(wù)的重要內(nèi)容領(lǐng)域。
左圖:綠衣女子像,斯圖爾特·特拉維斯(Stuart Travis,1868-1942,美國插畫家、平面設(shè)計師),1910;右圖:《Vogue》雜志封面插畫,1910
成立于1892年的《Vogue》自1906年創(chuàng)始人離世后,發(fā)行量便一直停滯不前。出生于紐約的康泰·納仕其實是法律專業(yè)出身,畢業(yè)后卻傾心于出版業(yè),很快便展露出經(jīng)營才華??堤ぜ{仕接手《Vogue》后順應(yīng)時代文藝劇變,很快將其打造為面向精英階層、美國首屈一指的時尚雜志。彼時仍處于插畫藝術(shù)的黃金年代,時尚雜志的配圖多以插畫為主。
美國插畫家杰茜·格里斯佩是插畫黃金年代的代表人物,她被認為是當時最重要的剪影插畫家。
《Vogue》雜志封面,杰茜·格里斯佩(Jessie Gillespie,1888-1972),1911
在《Vogue》雜志長期合作的插畫藝術(shù)家中,喬治·沃爾夫·普朗克因其成熟的裝飾藝術(shù)風(fēng)格而被人銘記。他筆下的服裝細節(jié)豐富,構(gòu)圖簡潔又清晰,所傳遞出的時尚理念被稱贊為“浪漫、奇幻、不可思議,既前衛(wèi)又懷舊”。
喬治·沃爾夫·普朗克(George Wolfe Plank,1883-1965),1910年代為《Vogue》創(chuàng)作的插畫作品
20世紀初,隨著攝影器材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照片在報紙和雜志中的戲份逐漸多了起來,但攝影仍被認為是一種沒那么上路子的藝術(shù)形式。不過康泰·納仕顯然具備前瞻性的眼光,他很快便發(fā)覺攝影擁有描繪和呈現(xiàn)時代精神的巨大潛力。
在與攝影師的合作中,時尚并非唯一落腳點,各種社會議題、生活方式和歷史事件都在鏡頭的捕捉范圍內(nèi),比如《瑪麗·沃克》就是時代的見證。
《瑪麗·沃克》(Mary Walker,1832-1919),攝 / Paul Thompson,約1911
圖中的主角是美國外科醫(yī)師、醫(yī)學(xué)博士、女權(quán)活動家瑪麗·沃克,作為美國首位女性軍醫(yī),她曾在南北戰(zhàn)爭期間擔(dān)任聯(lián)邦軍陸軍隨軍醫(yī)師。這張攝影作品在如今看來似乎沒有特別之處,但在一百多年前卻是極其大膽的行為,因為年近80歲瑪麗·沃克沒有穿女性“應(yīng)該”穿的裙子,她是在出版物上第一位著褲裝亮相的女性?,旣悺の挚艘蚍磳鹘y(tǒng)女性著裝、倡導(dǎo)“理性著裝”而“臭名昭著”,當她于1919年離世時,葬禮上的瑪麗·沃克也是身著黑色西裝而不是連衣裙。在美國歷史上,僅有八位平民獲得過美國榮譽勛章,瑪麗·沃克便是其中之一,同時也是迄今為止獲得該獎?wù)碌奈ㄒ慌浴?/p>
下圖中的大美人賈斯汀·約翰斯通也是那個時代的一位奇女子,她曾是百老匯的女主角,出演過無聲電影,婚后卻轉(zhuǎn)行成為病理學(xué)家,其團隊研發(fā)了現(xiàn)代靜脈滴注技術(shù),并最終治愈了梅毒。
《賈斯汀·約翰斯通》(Justine Johnstone,1895-1982),攝 / Studio Sarony,1916
20世紀初以肖像攝影聞名的阿道夫·德·梅爾出生于巴黎、成長于德國、成名于倫敦,他是《Vogue》聘用的首位官方時尚攝影師,于1913年正式就職。梅爾被贊譽為“攝影界的德彪西”,其攝影作品定義了時尚的新時代,對攝影在媒介的重要意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Vogue》和《名利場》打響名號他功不可沒。
女鞋時尚攝影,攝 /阿道夫·德·梅爾(Adolf de Meyer,1868-1946),1919
阿道夫·德·梅爾為《Vogue》帶來了一種愛德華時代的風(fēng)格,在他的攝影作品中,主角散發(fā)著古典繪畫般的浪漫主義氣息,也流露出俄羅斯芭蕾舞團式的東方主義美學(xué)。這種藝術(shù)特點既是對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理性的反叛,也有著反主流文化的酷兒式氣質(zhì)。他在自傳體小說中寫道:“完美的理解和陪伴通常會成為最持久的結(jié)合?!?/p>
《安·安德魯斯》(Ann Andrews,1890-1986,美國舞臺劇演員),攝 /阿道夫·德·梅爾(Adolf de Meyer,1868-1946),1919
(未完待續(xù),本文配圖除*星標注釋外,其余均為展覽現(xiàn)場作品,由作者拍攝自展覽現(xiàn)場)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