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5/9 19:49:23 來源:中國藝術報
牡丹亭(布面油畫) 2022年 靳尚誼
國家大劇院藏
現當代中國油畫民族化的積極探索
——從“戲韻丹青——國家大劇院戲曲油畫作品邀請展”說起
油畫在中國曾被稱為“西洋畫”,自16世紀末傳入中國,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歷史。戲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從妝容服飾的色彩美,到舞臺布景的意境美,再到唱念做打的形式美,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經久不衰。在一代又一代藝術家對油畫民族化的不斷探索中,戲曲和油畫逐步融合,為戲曲藝術的表現和傳播提供了新的方式,同時也聚焦了油畫的新主題,在寫實和寫意、立體和平面之間,油畫家們展開了更為豐富的實踐。
中國戲畫傳統古已有之,如宋人畫冊、元代壁畫、明清年畫等。在20世紀前期現代美術運動的背景下,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出現了獨特的“戲曲人物畫”現象,如林風眠、關良、吳大羽、潘玉良、葉淺予等名家是最早一批用油畫表現傳統戲曲的探索者,他們借戲曲人物進行中西融合的繪畫形式探索,讓中國油畫具備自身的形式邏輯和藝術風格。
我國戲曲題材油畫經歷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西融合的時代大潮后,在“媒介”與“建制”上都形成了中西方藝術的交匯與碰撞,戲曲人物畫的創作始終保持活躍態勢,中、西藝術媒介都顯露出藝術家的純真探索和追求,強調對戲曲內涵的挖掘和形式美的獨特表現。在隨后發展的半個世紀中,戲曲人物在油畫中的形象,不斷被繼承、再現、建構、重構,形成了多元豐富、注重個體藝術語言表達的時代風貌。中國的油畫工作者不斷做出多種嘗試并銳意革新,在通向油畫民族化的理想的召喚下,用其辛勤的創作實踐書寫著艱難的藝術之旅。20世紀70年代至今,許多藝術家開始以寫實油畫的方式進行戲曲題材作品創作,他們大多具有深厚的學院派背景,如油畫家靳尚誼先生創作的《穆桂英》《拾玉鐲》可視為寫實戲曲人物油畫的肇始。
本土化是中國油畫的核心命題,油畫和戲曲結合的道路可以視為油畫家們對這一命題的積極探索。一方面它開辟了新的民族化創作主題,另一方面將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和民族情感與西方油畫以新的角度進行融合。近期在國家大劇院藝術館(西廳)舉辦的“戲韻丹青——國家大劇院戲曲油畫作品邀請展”便是對這類戲曲題材油畫的集中展示。展覽匯集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精品力作,其中有較為寫實風格的藝術家如王其鈞、于少非、劉孔喜、王珂等;也有較為粗獷寫實風格的藝術家如楊沛、鄧明理、俞小飛、張元稼等;還有作品面貌突出表現性的藝術家,如閆平、徐里、岳海濤等。不同風格的戲曲油畫佳作齊聚一堂。
這些戲曲題材的油畫創作不是西學為體,單純融入中國元素,而是扎根中國文化,借鑒西方語匯,突出中華民族的風格和氣派。在繪畫中,既保留中國的風格和韻味,又不喪失油畫的造型和色彩語言。不僅在內容題材上起到自內而外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在形式上和表現手法上對油畫民族化起到由表及里的推動。在題材上,戲曲主題構成了一種獨具民族風范的歷史記憶。如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王其鈞的《盛世長歌》上下排列了19位經典戲目中的旦角形象,傳遞中華文化傳統。在表現手法上,油畫的寫實手法易與戲曲的寫意性表達相矛盾,故為了更好表達戲曲題材,藝術家常借鑒中國畫的手法,如注重線條、裝飾性表達、平面化等,有意識地進行油畫民族化處理。在繪畫的文化內涵上,參展藝術家在充分尊重油畫語言、發揮油畫媒介特性的前提下,自然地將油畫轉化為表現中國意境的創作媒介,將油畫和中國繪畫的精神性內容有機結合起來。例如,靳尚誼的四幅戲曲題材油畫《虹橋贈珠》《牡丹亭》《貴妃醉酒》《楊門女將》,均在筆觸上關注“寫”的意味,運用中國書畫的用筆之法,注入中國文化之魂,兼具東西方藝術意識又帶有中國傳統文人審美傾向,將東西方繪畫語言融匯于作品中,為戲曲人物繪畫創造了典雅、含蓄的審美情趣。參展藝術家徐里的《貌色》系列作品“以手寫心”,追求主觀心性的表達,丑角、青衣、花旦、芝麻官四種角色經由寫意筆法的表現,如《貌色·官兒》中運用飛白的筆法進行人物塑造,傳達出本民族文化基因中獨有的審美趣味和精神追求。這些作品展現了藝術家對現當代中國油畫民族化的拓展姿態,以西畫為媒介,但完全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特色,表達了中國人獨特的感情和趣味。
?。ㄗ髡呦祰掖髣≡核囆g品部主管)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