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bhdnd"></meter>

      <menuitem id="bhdnd"></menuitem>

        <big id="bhdnd"></big>
        <address id="bhdnd"><thead id="bhdnd"></thead></address>

        <progress id="bhdnd"><thead id="bhdnd"><font id="bhdnd"></font></thead></progress>
        <big id="bhdnd"></big>
        上一頁
        1/20頁 共591

        陳履生:我與《文藝報》



        時間:2017/11/14 15:41:03 文章來源:陳履生 李曉晨 



        一個人與一份報紙

          十八年,陳履生堅持給《文藝報》寫專欄。他曾說:“寫了幾天,搜腸刮肚,就這一個版的文字,實際上沒有幾個人看,但中了邪了,還寫,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自己不理解,別人更不理解。這個世界就是這樣,莫名其妙?!被蛟S正是這“中了邪了”、“莫名其妙”,才有了這十八年的不解之緣。

         

        所有的緣分都是有緣由和過程的

        陳履生

          我與《文藝報》的緣分是因為關(guān)于新中國美術(shù)研究和美術(shù)批評。在梳理新中國美術(shù)史的過程中知道《文藝報》的過去和現(xiàn)在以及其在文藝界特殊的作為和影響,它在一段時間內(nèi)確實是燈塔、是旗幟、是風向標,在風云變化的文藝界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盡管它也有沉浮。差不多是20年前,沈鵬先生在整理舊書的時候曾送我自創(chuàng)刊以來的《文藝報》,我一直珍藏著。那時候的《文藝報》雖然稱為報,卻是16開大小的雜志,大都是與文學相關(guān)的內(nèi)容,表現(xiàn)出中國作協(xié)機關(guān)刊物的特性,其中也刊發(fā)了一些最新的或最有影響力的美術(shù)作品,也發(fā)表過許多很有分量的美術(shù)評論文章,作者都是美術(shù)界的名流。另一方面,因為《文藝報》有幾位特鐵的編輯,像深交的朋友,能經(jīng)常就一些熱點問題聊聊,談一些自己的看法。張凌、陳新明、李梅、顏慧等以自己的判斷在組織選題、征集稿件、發(fā)現(xiàn)作者等方面,表現(xiàn)出了獨特的眼光和智慧。而中央美院附中畢業(yè)的陳新明是業(yè)余中最專業(yè)的、專業(yè)中最業(yè)余的,一段時間以來他像連接《文藝報》與美術(shù)界的橋梁,作出了特別的貢獻。因此,《文藝報》的美術(shù)版面一直是非專業(yè)報刊中最突出的,其前沿性往往讓美術(shù)界震驚。

          1999年,在年近歲末的時候,《文藝報》醞釀著新的一年的改版,其中有新設(shè)“藝術(shù)周刊”的構(gòu)想,并計劃在每周的四版中安排一個美術(shù)版。有朋友推薦我來主持這一專版。后來,經(jīng)過當時的報社領(lǐng)導的面試和考核,最后決定由我來主持,這是我有興趣做的一件事情,不知道為什么,也不為什么。雖然很多朋友并不理解其樂趣在哪里,但個中的辛勞是不言自明的。我給這個專版定名為“視窗”,是因為看到了電腦中的windows(視窗)操作系統(tǒng)正風靡世界,我也希望這個藝術(shù)的windows能夠得到社會的關(guān)注。2000年1月6日,“藝術(shù)周刊·視窗”第一期面世,從此,我多了一個專欄作家的身份,而因為恪守知識分子的良知和批評的立場,也多了一個得罪人的差事。接著,進一步,于2003年又創(chuàng)辦了“美術(shù)周刊”,經(jīng)歷了兩年多的時間,因為各種原因停了。可是,緣分還在,還有念想。此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因為出賣版面而使得美術(shù)專版面目全非,受到了文藝界各方面的批評,后來迫于各方面的壓力,最重要的是又換了主編,這個賣版面的美術(shù)專版徹底收工了。


          2000年1月6日,主持《文藝報》“藝術(shù)周刊”的“視窗”版。此項工作延續(xù)到2001年年底。從2002年初開始,在《文藝報》開設(shè)“視覺前沿”專欄,至2004年底。

          2010年年初,《文藝報》還是不甘于沒有美術(shù)專版,抑或是為了挽回此前賣版面帶來了負面影響,于是又策劃了“世紀美術(shù)專刊”,每月一期,《文藝報》還是希望我開設(shè)專欄以維護與美術(shù)界的關(guān)聯(lián),或者是需要像我這樣的評論以維護江河日下的批評能有基本的尊嚴。2010年2月5日,“世紀美術(shù)??敝械摹耙曈X前沿”發(fā)表了《全國美展的時代性決定了它持續(xù)發(fā)展的可能性》,這是我調(diào)任國家博物館的前夕在《文藝報》開設(shè)的一個新的專欄,此后的專欄寫作一直伴隨著我在國家博物館忙碌的工作?!耙曈X前沿”每月一期(因為出國的原因,中間斷過幾期),所論大到全國美展,小到手工藝;有說一個人的,也有說一件事的;涉及到視覺藝術(shù)的方方面面,但都與當下的思潮、現(xiàn)象有關(guān),至2015年12月,前后6年的時間共發(fā)表63篇。剛開始的時候,每期2千字以內(nèi),后來加長為2千字以外。在版面中的外形是長條,而標題都很長,這是其基本的形象特征。這期間,陳新民已經(jīng)于2009年退休,返聘至2015年春節(jié)之后。而張凌調(diào)任作家出版社總編輯,顏慧也調(diào)離了《文藝報》。一切好像都在變化,但專欄還在。

          回顧自1999年以來與《文藝報》的合作,17年的時間內(nèi),與金堅范,范詠戈、閆晶明、梁鴻鷹四任主編交道,又接上了像李曉晨這樣的年輕編輯,想想這在一個有限的人生中也是時間不短的難得的經(jīng)歷,值得珍重。為了這份珍重,編輯出版專欄文集,也是留存和紀念,更是向《文藝報》致敬,向為之辛勤勞動的編輯、朋友表示感謝。

          (此文為《視覺前沿——陳履生<文藝報>專欄文集》前言,2016年5月作家出版社出版)

        《視覺前沿》

         

        簡介

          作家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32開,222頁,定價22元。

          書中收錄了陳履生2010年至2015年為《文藝報》的“視覺前沿”專欄撰寫的美術(shù)時評文章。陳履生自1999年開始與《文藝報》合作,歷經(jīng)17年的時間,撰寫了大量的關(guān)于當代藝術(shù)和文化的評論文章。《文藝報》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的機關(guān)報,其讀者群可以說基本涵蓋了整個文學藝術(shù)創(chuàng)作群體,其中的美術(shù)版面一直在非美術(shù)專業(yè)報刊中表現(xiàn)突出。2010年正是陳履生到中國國家博物館履新之際,他的視野更加廣闊,每月一期的專欄文章所論大到全國美展,小到手工藝的發(fā)展,敘事記人兼有,涉及到視覺藝術(shù)的方方面面,文章深入淺出針砭時事,成為連接美術(shù)界和文化界的重要陣地,本書收錄的這些美術(shù)評論文章,亦可成為研究時代美術(shù)發(fā)展熱點的重要參考。


        封面圖來自陳履生畫作,非洲寫生《鹿鳴》,180cm×97cm,2008年。

        李曉晨

        他敢談真問題且不怕得罪人

        編輯手記

        文| 李曉晨

          對一個編輯來說,催稿真是命中注定的一大磨難,尤其是對我這么個懶得催稿、自己也過得稀里糊涂的編輯來說,遇到一個犀利、到位、及時而寬容的好作者,真是老天對我和這份報紙的莫大厚愛。一切如常的時候,他得能上天入地找好選題、亮出觀點;有突發(fā)情況時,他能馬上跟進熱點、切換頻道,即便只剩半天也能保質(zhì)保量交稿——不管人在哪個時區(qū),以及是不是剛剛喝完一頓大酒。我們的專欄作者——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履生先生就是這么一位。

          陳履生和《文藝報》的緣分可謂久遠,從1999年開始,他給《文藝報》美術(shù)版面寫專欄足足寫了十幾年,中間斷斷續(xù)續(xù),連接頭的編輯都換了好幾換。2012年的一天,我不怎么情愿地撥通他電話,告訴他今后我來做世紀美術(shù)版編輯,還請他一如既往地支持,說不情愿是因為彼此不熟,實在不愿說些不著邊際的漂亮話。不過電話那頭倒很是簡單痛快,以爽朗的笑對新上任的“小朋友”表示友好。如此便是四年多,他幾乎從未耽誤過專欄的寫作,不管公務多繁重,也不管人在美國還是巴西,每月雷打不動寄來對美術(shù)界的認知和判斷。他的文章也越寫越長,從千把字到兩千多字,標題和句子也呈現(xiàn)出越來越長的特點。

          長卻漂亮,是陳履生文化時評文章的特點,他的文章勝在觀點和邏輯,在我的閱讀編輯視野里是少見的敢說真話、視野廣博、文風平實。他敢談真問題且不怕得罪各方人馬,比如《寄望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在學術(shù)和規(guī)模等方面的改進以重振全國美展》《各行各業(yè)辦畫院的畫院亂象正造就當代文化災難和社會問題》《藝術(shù)品拍賣市場進入到難以估量的“大躍進”時代》等文章,一針見血、擲地有聲,在千余字的篇幅里溯往及今,將美術(shù)界的歷史掌故、成績問題娓娓道來。我常常感慨于他觀點的犀利和邏輯的清晰,仔細想想,這應該是在深耕基礎(chǔ)上的厚積薄發(fā)——少承家學,創(chuàng)作和理論兼善,廣泛涉獵古今中外美術(shù),在藝術(shù)界交游廣闊。一個人聰明倒也罷了,他還勤奮,還精力充沛,還有意思,我以為,他實在是占了老天太多的便宜了。后來聊起來,才知道他是獅子座,便恍然難怪人家一天能做完別人一禮拜的事兒,火象星座的光輝果然是擋都擋不住的。

          以上頗多調(diào)侃,其實跟陳履生合作的日子里,我從他那兒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他提供了看待藝術(shù)、生活和世界的另一種思路和視野,理性卻不失色彩,批駁能溫文爾雅,為人敦厚謙和,處理問題干脆果斷,看他的文章,看他的畫和字,看他的為人處事,覺得他骨子里似乎遺留著很多士大夫的味道,這一文化底色根深蒂固,并不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雨打風吹去”。

          2016年夏,陳履生在北京舉行了“陳履生新著七種”發(fā)布會,其中一部《視覺前沿》即是《文藝報》專欄文集,在序言中他回顧了和《文藝報》的淵源,字里行間滿是對這份報紙?zhí)貏e的熱愛和真摯的情感:“回顧自一九九九年以來與《文藝報》的合作,十七年的時間內(nèi),與金堅范、范詠戈、閻晶明、梁鴻鷹四任總編輯打交道,又接上了像李曉晨這樣的年輕編輯,想想這在一個有限的人生中也是時間不短的難得的經(jīng)歷,值得珍重。為了這份珍重,編輯出版專欄文集,也是留存和紀念,更是向《文藝報》致敬,向為之辛勤勞動的編輯、朋友表示感謝。”于是便想起2016年初我約他寫前一年的美術(shù)綜述,他一口應允,連續(xù)奮戰(zhàn)多日寫了八千多字,文章見報后他在自己微博里轉(zhuǎn)載然后寫道——“寫了幾天,搜腸刮肚,就這一個版的文字,實際上沒有幾個人看,但中了邪了,還寫,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自己不理解,別人更不理解。這個世界就是這樣,莫名其妙?!敝辛诵傲?,莫名其妙,或許這便是陳履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藝術(shù)的熱愛和對寫作的敬重,我想,這樣的“莫名其妙”應該會一直延續(xù)下去,帶著犀利的判斷、無限的勇氣以及真誠的力量。

          文章來源:文藝報1949 


        乱人伦人妻无码视频在线播放,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在线视频,日韩精品无码自拍第15页,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列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