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日-11月11日
常州 西太湖美術館
將迎來一個特別的展覽和重量級的會議
“中國美協(xié)美術理論委員會委員作品展”
“中國美協(xié)美術理論委員會2018年會”
2018年11月2日
上午10:30開幕
▼
前言
中國美術史論的發(fā)展歷史在超過五千年美術發(fā)展歷史的基礎上,至遲在東晉顧愷之提出“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的時候,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了它在世界文化多樣性中的獨特性,而且流傳有序,奉為圭臬。被稱為“畫圣”的顧愷之有藏于大英博物館中的著名的《女史箴圖》,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傳神論”奠定了中國美學的基礎,是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貢獻。中國歷史上的很多畫家都兼善史論,其核心是中國以文人繪畫為主流的方式,在文與畫、理與法的諸多方面,形成了一個兼收并蓄、互為闡發(fā)、相得益彰的傳統(tǒng)。這種實踐和理論的相互關聯(lián)性,或者是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的提升,表現(xiàn)出了中國美術史論發(fā)展成就的獨特性。
就文化體系上來論,中西的美術學之間有著不盡相同的內容和方法,但是,中國繪畫與美術理論之間的關聯(lián)性,則與西方那種具有獨立學科性質的美學或美術史論全然不同。從顧愷之開始到唐代張彥遠“六法”的提出,從王維到蘇軾再到董其昌,一直到20世紀中國獨立學科的美術史論的出現(xiàn),尤其是在美術院校中開設了獨立的美術史論系科,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特點。而潘天壽、傅抱石這些20世紀最著名的畫家都有重要的美術史著作,并且流傳廣泛。在他們的影響下,中國的畫家們,特別是有杰出成就的畫家們非常努力地建構自己的理論體系,并以積極的美術實踐來實現(xiàn)自己的藝術主張。即使像齊白石這樣的來自民間的畫家,也提出了很多不同于他人的藝術話語。
顯然,中國美術理論的獨特性正在于千年流傳過程中不斷的延續(xù)與發(fā)展。今天,在20世紀中國美術教育的支撐下,當美術理論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我們依然存在著這樣一種方式,這就是有些人一方面從事美術實踐,另一方面又從事美術理論,在藝術實踐的基礎上闡發(fā)自己對于畫史畫論的認知,以及對于藝術理論的獨到見解。
今天,當中國美協(xié)美術理論委員會的各位同仁在主任薛永年教授的帶領下,將自己的作品集中在一起展于西太湖美術館,依然可以看到中國美術理論傳統(tǒng)的發(fā)揚與光大。在眾多的委員之中,雖然他們所學的專業(yè)不盡相同,可是,他們中的多數(shù)在早期的學院教育中都是學美術出身。因為這一代人的特殊性是他們成長于一個美術理論并不是很發(fā)達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基礎上,他們中的多數(shù)是屬于轉行。在幾十年的時間流逝中,他們勤勉于自己的美術歷史和理論方面的研究,各有成就。與此同時,他們并沒有擱置畫筆??陀^來說,他們在書畫方面的成就被史論成就所掩,而對于很多公眾來說,可能并沒有見過這些大名鼎鼎的美術史論家的書畫作品,包括各位委員之間因少有這樣的交流機會,對于彼此在書畫方面的面貌、特點和成就也是知之甚少。因此,當他們把作品展現(xiàn)在一起的時候,就具有其特殊的意義。
陳履生
2018年10月24日于北京
展廳
作品賞析
△ 薛永年 《吾家陽臺所見灰喜鵲》 69×47.5cm 2018年
△ 黃宗賢 《云飛揚之一》 67×70cm 2018年
△ 康書增 《巴扎百態(tài)之二》 67.5×66cm 紙本水墨 2017年
△ 梁江 《春水滿四澤》 69×138cm 2018年
△ 呂品田《 聽風》 34×52cm 2018年
△ 錢海源 《桂林山水》 68×68cm 2018年
△ 王仲 《陀斯妥耶夫斯基》 70×70cm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