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9日上午,由人民日報社主辦、故宮博物院協(xié)辦、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國家人文歷史》雜志社共同承辦的“一帶一路”人文歷史攝影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中國報業(yè)協(xié)會理事長、人民日報社原副社長張建星,故宮研究院院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鄭欣淼,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理事長、原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中國漢畫學會會長、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攝影家陳履生,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寇非,《國家人文歷史》雜志社總編輯王翔宇,著名攝影家、歷史學家爾冬強,北京博物館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祁慶國,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執(zhí)行館長冀鵬程,華為消費者業(yè)務手機產(chǎn)品線副總裁李昌竹,著名攝影家、藝術家湯輝等出席了活動。
中國漢畫學會會長、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攝影家陳履生在發(fā)言中說:
一帶一路人文歷史風光無限。
風情是一方面;人文歷史又是另外一方面;
自然是一方面,人文創(chuàng)造又是另外一方面。
這幾方面構成了一帶一路中最為旖旎的風景——
可游,可觀,可思,可想,可研,可學。
可以舉起相機,拿出手機去面對。
一帶一路凝聚了人類文化中的許多精華,反映了人類文明中的先進的價值觀及其規(guī)范。人文精深,資源雄厚,歷史悠久。在歷史的交結中,滿眼望去是人文的累積,是歷史的沉淀。而所到之處,星轉斗移,移步換景在歷史的車窗中,都有可能定格在瞬間,而成為攝影展中的一件作品,成為攝影畫集中的一頁畫面,成為攝影人生中的一段經(jīng)歷。
一帶一路中的文化遺產(chǎn),不管是在不可移動的所在地,還是在世界各國的博物館中,不管是物質文化,還是非物質文化,它們都見證了歷史發(fā)展和文化成就,都發(fā)揮著教育和審美的意義。而與之關聯(lián)的攝影作品作為博物館中的收藏,對于保存那些逝去的圖像,對于展現(xiàn)那些存在中的精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攝影是一種記錄,也是一種選擇;
攝影是一種把握,也是一種學養(yǎng)的呈現(xiàn);
攝影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文化。
攝影在今天史無前例的高度普及,既是數(shù)量上的海量以及云存儲,更是傳播中的社會與個人的共同造就。讀圖時代正是因為有了難以數(shù)計的攝影圖片的存在,而使今天的生活變得更為豐富和精彩。
一帶一路中攝影的進入將會帶來圖片的世界傳播,這是由當代文化特點所決定的必然。它不僅惠及一帶一路中的國家和人民,對于世界各國人民都是一種奉獻。運用攝影的手段來推動一帶一路的建設與發(fā)展,帶動文化上的交流互鑒,具有特別的意義。
有了攝影就有世界。
Mr.陳出席啟動儀式并作主題演講
有了攝影就有世界。
世界因攝影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