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約翰-巴爾洛德·容金德作品介紹
- 時間:2004/12/8 0:20:44
約翰-巴爾洛德·容金德
1819年生于荷蘭的拉特羅普
1891年卒于格勒諾布爾附近的科特-圣安德烈
《塞納河和巴黎圣母院》
1864
油畫
42×56.5cm
右下方簽名和日期:容金德 1864
E.阿斯勞普以E.莫拉爾博士的名義1972年遺贈給奧塞博物館
約翰-巴爾洛德·容金德原籍荷蘭,1846年來到巴黎之前,在海牙接受他最初的教育。他喜歡發(fā)揮自己風(fēng)景畫家的才能,把卡米耶·柯羅畫中的田園詩奉為典范,但他毫不猶豫地把畫架支到城市里。1854年至1855年間,他畫了好幾幅巴黎的風(fēng)景畫,其中包括巴黎圣母院大教堂,這是法國首都最大、最聞名的教堂。1864年,圣母院再次成了他三幅畫的主題。借助降低透視線的消失點,他給天空留下了很大的位置。在下部三分之一的中央,是一座跨越塞納河橋的三個橋拱,在畫的兩邊,墻沿著陡峭的河岸延伸,尤其是雅致的向內(nèi)彎的與船平行的左岸,船的側(cè)影出現(xiàn)在左內(nèi)角,墻把人們的目光引向那個中心點,那兒因光照而形成了一個金色光暈。在兩邊,河岸上面,房子按照同樣的對角線排成行,那些房子離位于教堂中間大門兩側(cè)的鐘樓相當(dāng)遠(yuǎn),給教堂留下了一片珍貴的明朗的天空。他用筆尖細(xì)膩地描繪出了大氣的透明度,賦予畫的構(gòu)圖以極大的靈活性,但又不失嚴(yán)謹(jǐn)。
巴黎的城市規(guī)劃早因皇令而有了改變,一些城區(qū)(如使印象派畫家們獲得靈感的所謂“歐洲區(qū)”)也因奧斯曼男爵大興土木而面目全非,可容金德仍然對位于斯德島周邊的首都最古老的部分感興趣,他喜歡長久的事物甚于當(dāng)代變革產(chǎn)生的新事物和轉(zhuǎn)瞬即逝的事物。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