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國粹
- 時(shí)間:2004/12/14 12:15:10
在信息、科技高度發(fā)達(dá)的今天,既能承載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又能為尋常百姓所喜聞樂見的形式,恐怕非京劇藝術(shù)莫屬了,所以人們冠京劇為國粹。
目前,在滬上三山會館開幕的第四屆中國京劇節(jié)、中國京劇文化收藏展,讓人領(lǐng)略了中國京劇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個(gè)由上海市收藏協(xié)會麾下近20位藏家提供的數(shù)百件藏品,上自清代,下至當(dāng)代,林林總總,從服飾道具一直到史料,從書畫到色彩鮮明的臉譜。每一件展品的背后,都是一段歷史,從而折射出京劇的歷史風(fēng)貌。
京劇的博大,并不完全展示于紅氍毹,比如說藝伶的書卷氣,這是由文化熏陶出來的氣質(zhì),而演員又通過個(gè)人氣質(zhì),將戲劇的感染力去震撼每一位觀眾,這便是京劇藝術(shù)的魅力。展覽上有一幅“百花齊放”六尺整張中國畫(圖1),印證了這一點(diǎn)。此畫作于1956年全國文代會期間,由著名的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聯(lián)合作畫,畫面有牡丹、梅花、菊花、水仙、紫藤,或盛開,或怒放,或笑傲,爭艷斗妍,一派春意盎然。再瞧畫技,或豪放,或飄逸,或蘊(yùn)含,大氣呵成,神韻獨(dú)到。老舍先生助興,為畫題款。佇立于畫前,對京劇大師們的藝術(shù),我們怎能不從內(nèi)心呼喊:藝術(shù),屬于大師!
領(lǐng)略國粹的魅力,每一件展品,都是一面聚光鏡。例如1956年周信芳先生隨上海京劇院出訪蘇聯(lián)而榮獲的獎狀(圖2),它讓我們感受到越是民族性的就越具有世界性的真諦。又例如清代黃楊木雕伶人攜帶式帽架匣(圖3),匣板上雕刻著淋漓盡致的甘露寺人物圖,它讓我們理解了根深才能葉茂的道理。再例如1930年9月的《新東方劇刊》創(chuàng)刊號,上刊周信芳撰寫的《皮黃運(yùn)動話東方》一文,它讓我們摸到了藝術(shù)的氣脈。
承載文化,傳薪歷史,又啟迪明天,唯國粹才有此力量。(新民晚報(bào) 吳少華文、郭新洋攝)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