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6/4 15:20:44 來源:收藏快報 翟海月/上海
圖1 潘振鏞、沈尹默1914年作人物·行書成扇,25.3萬元成交于2017年北京保利
晚清的江南誕生了大量藝術(shù)造詣極高的工筆仕女畫家,不管是任頤、費丹旭還是潘振鏞,在晚清那個動蕩的時代,他們的藝術(shù)雖然傳承的風格和畫派并不相同,但是,從中國國家博物館及全國各大博物館對他們的豐富館藏來看,其藝術(shù)價值和未來的收藏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在名家精品不斷創(chuàng)新高、創(chuàng)天價的今天,精明的投資者也可以從小而精的扇面或成扇入手,畢竟名家的藝術(shù)價值,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更加彌足珍貴。
圖4 任頤戊辰(1868年)作《翁珠默坐》扇面,86.25萬元成交于2015年中國嘉德
圖2 任頤1878年作《牧牛童子》扇面,37.5萬元成交于2017年香港蘇富比
圖3 費丹旭丁未(1847年)作《柳溪蕩舟》扇面,2.07萬元成交于2017年中國嘉德
圖5 費丹旭《春游圖》扇面,12.5萬港元成交于2014年香港佳士得
圖6 費丹旭丁酉(1837年)作《瀟湘夢影》扇面,7.46萬元成交于2016年北京誠軒
圖7 潘振鏞、王國維人物·楷書成扇,9.52萬元成交于2011年上海博古齋
2017年12月,在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賣會的“溫故——近現(xiàn)代書畫私人珍藏專場”中,早期海派工筆名家、“清末三絕”之首的潘振鏞、沈尹默1914年作人物·行書成扇(圖1),拍出25.3萬元。同樣在2017年拍賣會上拍出不俗價格的還有任頤1878年作《牧牛童子》扇面(圖2)。而就在同年,中國嘉德四季第48期拍賣會“中國古代書畫(二)”中,費丹旭丁未(1847年)作《柳溪蕩舟》扇面(圖3)僅以2.07萬元成交。同一年,又都是扇面,都是早期“海派”名家,兩者之間卻整整相差了幾十倍,不禁讓一些精明的藏家開始進一步研究。
在代表中國官方最高收藏級別的中國國家博物館,陳列的都是歷代國寶級的書畫家作品,而清末的這三位早期“海派”名家作品,也赫然在目。
任頤家族是書畫世家,和其他幾位任姓畫家一起,史稱“四任”——任熊、任薰、任頤、任預。在“四任”之間,任熊與任薰是兄弟手足,而任熊與任預則為父子。而任頤雖然與他們并沒有半點血緣關(guān)系,但他曾經(jīng)拜師任熊、任薰,并與任預素稱莫逆之交?!八娜巍敝g情同手足、亦師亦友,藝術(shù)旨趣又十分相近。
更為湊巧的是,“四任”都長期寓居于上海,畫風相互影響,因此其作品中共性的元素相對較多。比如都師法徐渭、陳淳的水墨寫意花卉技法,并將書法、篆刻的用筆,融入了繪畫——以蒼勁的筆法、通透的墨色、鮮艷的敷彩,創(chuàng)造出了富麗堂皇又氣勢磅礴的頗具有新意的藝術(shù)形象。
同時,又由于“四任”都處于清末向民國轉(zhuǎn)型的特殊歷史時期,能夠傳承陳洪綬和揚州八怪的夸張創(chuàng)新傳統(tǒng),雅俗共于方寸之間,作品又大都體現(xiàn)了普通市民階層的審美意趣,漸漸便開拓出了與傳統(tǒng)文人畫完全不同的新途徑。
而在“四任”之中,藝術(shù)成就最為突出的,就屬“海派四杰”之一的任頤。圖4便是任頤目前在人物扇面類拍賣成交價最高的作品。這幅《翁珠默坐》扇面,鈐?。喝晤U印,題識:戊辰之冬,任伯年寫于滬。同時,又有吳昌碩(1844—1927)題:“朝云對髯蘇,為問禪參未。綠珠侍季倫,那闕金銀氣。彼美知何人,襟帶古風味。默坐吟春風,禁得寒香沸。安吉吳俊卿?!扁j印:俊。
其實,任頤的繪畫藝術(shù),最早發(fā)軔于當時清朝的民間藝術(shù)。同時,他的技法比較全面——人物、花鳥、山水等都能信手拈來。然而,從另一個角度,我們也可以看到,任頤非常重視面對對象仔細觀察而后細心寫生,同時又十分能夠博采眾長、融匯諸法,并吸取西方水彩畫的色彩色調(diào)之長,運用于傳統(tǒng)繪畫的勾皴點染,使其后來作品的畫面格調(diào)十分清新、與眾不同。任頤的人物畫,成熟期師法“老蓮派”陳洪綬,人物形象比較夸張,極其富有裝飾效果。
圖4中描繪人物和樹木的鐵線描,線條十分硬朗而方折,人物形象偉岸而奇崛,設(shè)色與墨法都十分鮮亮而透澈,帶有任頤早年的精謹和中年之后的流暢。畫面中的線條形筆十分具有音樂中的節(jié)奏,線條拉長、拉穩(wěn)、拉挺、拉均,頗具有現(xiàn)代藝術(shù)中的形式美感。再加上此幀又有海派名家吳昌碩的五言作跋補空,更使得此枚扇面彌足珍貴。
清代中期,費丹旭以畫工筆仕女畫獨步天下,與當時的華亭(上海松江)改琦,并稱“改費”,開創(chuàng)了中國美術(shù)史上工筆仕女畫的高峰。費丹旭筆下的仕女形象端莊秀美,用線清秀,設(shè)色輕恬高雅,別有一種貴族氣息。相傳清代皇家十分偏愛費丹旭的仕女畫,曾重金大量珍藏,這也是如今我們能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里見到不少費丹旭珍品的原因。
費丹旭目前為止,單幅扇面的最高記錄是2014年11月在香港佳士得以12.5萬元成交的《春游圖》扇面鏡框(圖5)。
費丹旭的父親費宗騫,十分擅長畫山水。費丹旭年少時便得家傳,后浪游于江浙閩山水間,與畫家倪士惠、湯貽汾、馮箕、張熊,書畫鑒賞家張廷濟等均有往來。費丹旭的肖像畫獨具一格,弱柳扶風,秀潤素雅,瀟灑自若,格調(diào)柔雅,用筆流暢,輕巧灑脫,因此當時遠近聞名,備受皇家和市民階層喜愛,這才有了“費派”之稱。
費丹旭自嘲一生為家計所累,常常游走賣畫于江浙滬,而上海、杭州和蘇州是其主要寓居的城市。費丹旭著有《依舊草堂遺稿》一卷,他一生的事跡收錄于《墨林今話》《海上墨林》《桐陰論畫》《清畫家詩史》等諸多畫史、畫論。
作為晚清“海派”工筆仕女的代表人物,費丹旭的個人最高拍賣記錄是2011年在北京匡時448.5萬元成交的人物故事十二屏箋本。但綜合2016年成交于北京誠軒的費丹旭《瀟湘夢影》扇面鏡心(圖6),其扇面的價格相對于其藝術(shù)價值而言,可謂十分平易近人。
潘振鏞曾往來上海、杭州、南潯、桐鄉(xiāng)等地,敬求繪畫者甚多。長卷大軸,應之不倦。民國初年在上海偕弟潘振節(jié)與高邕之等發(fā)起組織豫園書畫善會,以鬻畫所得,半充義舉,一時響應者甚眾。卒年七十。
王國維是中國19世紀末葉20世紀初期的近現(xiàn)代之交,我國學貫中西的文化大師。王國維在文藝領(lǐng)域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他早期撰寫的《人間詞話》正是以其極其深厚的中國古代文學素養(yǎng),同時融入了西方美學思想的一部巨著。
從圖7中,我們可以看到,王國維的書法氣清質(zhì)樸,法度嚴謹,富有想象力,線條富于變化。同時,王國維傳世的書法并不很多,所留墨跡多為箋書和信函等,并以行書和行楷為主,而且以中小楷字居多。能在一幅小小的扇面上,同時有潘振鏞的仕女和王國維的楷書,應當十分具有收藏和投資價值。
不管是任頤、費丹旭還是潘振鏞,在晚清那個動蕩的時代,他們的藝術(shù)雖然傳承的風格和畫派并不相同,但是,從中國國家博物館及全國各大博物館對他們的豐富館藏來看,其藝術(shù)價值和未來的收藏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在名家精品不斷創(chuàng)新高、創(chuàng)天價的今天,精明的投資者也可以從小而精的扇面或成扇入手,畢竟名家的藝術(shù)價值,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更加彌足珍貴。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