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6/16 15:44:53 來源:收藏快報 陳一清/安徽池州
清晰可辨的木活字
吾友陳熹先生于明清木活字收集大為傾心,半生足跡踏遍徽贛浙閩湘鄂等多個省份,累計收藏木活字逾百萬枚,各色號字齊備,累如墻堵。
陳熹收藏的部分木活字
據(jù)《夢溪筆談》載,畢昇曾試制木活字,因木字遇水易膨脹變形,效果不佳,才發(fā)明泥活字,并于公元1041—1048年間,成功用泥活字印刷。其發(fā)明雖未受到時人重視而光大,然活字印刷術的星火卻得以流傳。元人王禎就木活字的刻字、修字、選字、排字、印刷,撰成《造活字印書法》行世,并發(fā)明轉(zhuǎn)輪排字盤。明代之后,木活字印刷如雨后春筍。明代的木活字本較多,不論是藩府還是民間的書院,均曾用木活字版印書。明末還出現(xiàn)了用木活字排印的《邸報》。清代,木活字技術由于得到官方支持,空前發(fā)展。清人金簡還設計發(fā)明了存放木活字的新設備——字柜,是繼王禎轉(zhuǎn)輪排字盤后又一新型的排字方式,對印刷技術作出了突出貢獻。
時至今日,傳統(tǒng)的印刷技術大都已淡出歷史舞臺,只有浙江瑞安還在傳承使用古老的木活字印刷技術,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據(jù)老藝人講,木活字是用上好的棠梨木制作而成。木質(zhì)堅細,雕刻起來方便,且不出水,能保存很長時間。棠梨木經(jīng)過日曬雨淋自然干燥之后,才能用來做字模。先是鋸成一條條的,大者五厘米,小者三厘米。寫“反字”和雕刻,是整個工序里面最難的地方,得學上一、二年。刻字有專門的雕刀,用一個盒子一塊塊夾緊才可開雕。
作為國人引以為豪的“四大發(fā)明”之一,這批明清木活字的保存與展示,在當今極具教育意義和歷史研究價值。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