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9/8 16:14:17 來源:亞洲藝術畫報社
以下文章來源:中國美術
寫意是一切藝術最高的要求和最終的目的。
1、傳統(tǒng)的“寫意”說
“寫意”、“大寫意”,作為中國畫的畫法由來已久?!皩懸狻币辉~最早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策·趙策二》“忠可以寫意”,解釋為“公開地表達心意”。它是超越時空的創(chuàng)造,使中國畫保存并不斷加強和顯示著她“超以象外”的東方氣質。從先秦至隋唐,從隋唐至宋元,從宋元至明清,“寫意”一脈傳承,不斷超越:巖畫、彩陶清新本真的描畫;玉器、青銅神妙獰厲的遠古氣息;顧愷之飄逸若神的精彩絹繪;王維“凡畫山水,意在筆先”的論調(diào);白居易《畫竹歌》“不從根生從意生”的言詞;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論顧愷之畫“意存筆先,畫盡意在”、“雖筆不周而意周”;歐陽修“心意既得形骸忘”、“古畫畫意不畫形”的詩句;蘇東坡論吳道子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之說。
2、寫意是一種精神
寫“意”不僅是文人畫的形式,更是文人畫的精神,也是中國所有造型藝術的精神—包括工筆畫、宮廷畫、民間畫工畫和雕塑、裝飾畫,它們都是以表情達“意”為主旨的。在“形似”和“神似”之間,都是更強調(diào)“神似”,并且以“神似”為目標,而所謂的“神”,是作者自己感悟而傾注了作者主觀“意”的成分,“不以目視而以神遇”,人的意就在其中了。
在世界范圍內(nèi)中國文學藝術提出的“寫意”是古今中外一切藝術中最透徹地揭示人類藝術目標的貢獻,古今中外無一例外。西方從遠古崖畫、彩陶,一直到現(xiàn)當代藝術也是如此,但它絕不局限在一個畫種、一種材料、一種形式和表象。它是從技法上升深入到藝術本質的一種精神。
所謂“意在筆先”,作畫之前,畫家對世界的總體看法,也就是他的整體的美學觀,早已凝聚胸中,是幾十年對世界的整體認知的積淀。觸景生情,南朝劉勰有“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钡难哉f,其實是隨時隨地對世界總體看法受到外界觸動從而引發(fā)新的看法,所以是生生不息的。不能局限于一個故事、情節(jié)道具、民族服飾上,不能被這些表象吸引得眼花繚亂。要挖掘人與天地自然深層的關系,所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和萬事萬物都是有生命和靈魂溝通一體的大的一種“意”。落實到一筆一畫,都是生動的有生命的。寫意的最高要求,一筆一畫都是有生命的,都是生命的一次輪回。因此,以寫意為精神的中國造型藝術大境界就是省略細節(jié),關注生命的要害,直追形象之外的元神。
“大”是一種包含天地社會內(nèi)容的縱橫觀照,“大”不是一個單向的,是與其他思維方式和其他藝術形式并列的。它是縱橫的、統(tǒng)觀全局的、天地社會一體的?!按髮懸狻迸c“小寫意”不一樣,“小寫意”是一種技法。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天地人合一”是一種宇宙觀?!按髮懸狻笔且环N縱橫觀照、是一種全面的、古今一體的宇宙觀。它既是精神的,必然與物質相對應,但并不是虛無縹緲?!按髮懸狻辈皇俏镔|,是“相對于物質世界的一種精神存在。如果把“大寫意”說成一個畫種、一種物質、一種實在,那它就成為一種形而下的畫法,是器層面的一個畫種、材料和方式而已。
3、寫意是中國藝術的靈魂
不僅造型藝術,所有的中國藝術都是寫意的:音樂、戲曲、詩詞莫不如是。一定的曲牌、詞牌、表演動作都有一定的格式,都代表一定的形式。比如京劇的表演:鞭子一揮就是幾千里,兩手一合一插就表示“關門”。中國人把一定的內(nèi)容、形式概括為“程式”,也成為“程序”,即不以描摹具體的對象為目的,而是借助這個約定的程序來寫“意”。
所以可以說,“寫意”是中國藝術的傳統(tǒng),是中國藝術的精神、核心和靈魂??鬃釉缇陀小笆ト肆⑾笠员M意”(《周易·系辭上》)的說法;《莊子?外物篇》也有“得意而忘言”之說;衛(wèi)夫人在《筆陣圖》中也說:“意后筆前者敗”、“意前筆后者勝”;王羲之也說過:“須得書意轉深,點畫之間皆有意”(《晉王右軍自論書》)。中國的藝術觀從來都是輕“實”重“意”,留下了許多諸如“意境”、“意象”、“意態(tài)”、“意趣”、“意緒”等精辟的語匯。還有“意在筆先”、“意在言外”,都是表達中國人對“意”的追求付諸語言和思維的結晶。
4、中華民族是一個寫意的民族
中國是寫意的中國,中華民族是一個寫意的民族。寫意是中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中國人的思維特征就是“意”的思維。它講究“悟道”,“朝聞道,夕死可矣”。中國是一個從社會學經(jīng)驗出發(fā)的民族,沒有純科學概念,在更大的范疇內(nèi)不屑于經(jīng)過嚴密的科學或邏輯論證。這個民族特有的穿越表象透視本質的品質使得能夠“不以目視而以神遇”,神會于客體的功能優(yōu)秀于其他民族。因此,中國人通過經(jīng)驗或直覺得出的結論,西方人可能要在實驗室或書齋里經(jīng)過漫長的推理、檢驗才能得出,比如中醫(yī)。中國人思考的東西“大”而模糊,西方人思考的東西“細”而清晰。中國藝術以社會學為基礎,西方藝術以科學為基礎。細有細的好處,大而化之趨于化境,混混沌沌,無極無際,更接近藝術的本質。西方?jīng)]有“無”的概念,更無“無極”的認識,一切企圖經(jīng)過論證達到所謂的“科學”,其實這種科學本質上講是最不科學的。
這在中國的文化、哲學中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也可以從中國的文化、哲學中找到依據(jù)。中國哲學的核心就是“陰陽”,二元對立,宇宙、世界、人生,概莫能外;天地、日月、盈虧、物我、生死、分合、敵我、男女、君臣、父子、夫妻、喜怒、冷暖,經(jīng)久不衰,歷久彌新。這是中國的辯證法、矛盾論,它不是產(chǎn)生于邏輯學上的思想,而是來自直覺和經(jīng)驗的,在中國人看來,世界不只是物質的,是物質和精神并存的。因此,除了“無極”之外,一切都只是相對的,但只有“無極”,藝術才能不斷更新。
這是中國人的思維特征,藝術的核心是表情達意。核心還是“意”:從自己的經(jīng)驗中得出判斷,并將自己的直覺外化、表達出來,即“寫意”。寫意無錯對,寫意無極限。
5、大寫意是一種觀念
中國人對“意”是非常重視的?!耙狻本褪且环N情意、一種意思、一種思想、一種想法。在繪畫中的“寫意”是通過“象”來表達的。所謂“立象以盡意”。
“象”與西洋人講的“形”不一樣,他們講“形”,中國人講“象”,但在中國“象”、“形”都有?!按笙鬅o形”,“象”指的是“大象”。大象是無形的。中國人的“象”是超越西洋人的“形”的。“形”是可看的,“象”是超越這個可看的自然,而最后造出來的“形”。
不是自然的“形”,不是看到的“形”,而是感覺感受形成“象”,而外化成的經(jīng)過加工后的“形”。這種“形”已經(jīng)上升為一種“象”,叫“大象無形”。無形并非沒有形,無形非常形、無形無常形、無形無自然形。不是自然形、不是常形、不是經(jīng)??匆姷?,但是是有形的,這種“形”是表達“象”的形,它是中國特色的藝術造型觀。“大象無形”是中國特點,觀念是思想的結晶,是一種哲學層次,是形而上的一種看法?!按髮懸狻笔且环N“觀念”,是經(jīng)過思維、思想過程和沉淀的,在中國藝術大的范疇中具有普遍的意義。“象”和“形”觀念是不同的,它是一種表現(xiàn)性的客觀,一種表現(xiàn)“意”、傳達“意”的客觀,所以這種表達意的對象不是原形,是一種人工造出的形即為“象”,通過立象表達人的一種觀念。
6、大寫意是一種方法
“大寫意”同時是一種方法。這種作為一種“方法”的國畫范疇的“大寫意”,最能用來說明大概念中的“大寫意”是一種觀念和精神。這個方法是個具體的歷史形成的小方法,但它卻是一個具體的典型的例證。我們暫且以中國畫的“寫意畫”作一個側面和局部來加以剖析,以便于研究問題和進一步再涉及其他所有畫種的普遍性。
中國畫首先是觀察方法,即“十觀法”。1.以大觀小法。所謂以大觀小,比如我們現(xiàn)在離所畫對象很近,可以想象,站在很高的空中,來看原來的地方,可以把周圍的環(huán)境一覽無余,其中有我們。2.以小觀大法。它與以大觀小法相反。3.遠觀近取法。在很遠的地方看一片風景,但對風景的某個局部畫得很清楚。因這是重點,大的布局定完之后,再把細節(jié)按近觀所得描繪出來。4.近觀遠取。在近處看,畫出來的是遠觀的大場面。5.仰觀俯察。對于要描繪的對象并不是在一個地方看,可以仰看,可以俯視,可以面面觀。6.由表及里。觀察一個事物不能看其表象,要通過其表象掌握人的心理、思想、性格和內(nèi)在東西。7.以動觀靜。要描繪一件事物,對方靜止,要在其周圍觀察,四處觀看。8.以靜觀動??袋S河長江、奔騰萬里,人坐在岸邊,看其流速、流逝,看其早晨、黃昏,自然界無窮的變化。9.目識心記。畫一個人或物,并不是對著人或物畫,而是反復觀察已經(jīng)記住了,不用看就如在眼前。10.以情動物。在觀察、描繪一個人物時,不能僅像照相,而是要對這個人有許多思考,對這個人要理解。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保x予對象以人的感情色彩。
其次,表現(xiàn)方法,可分為五大技法:1.勾勒法。用線條、用單線勾勒出一個物象的方法,如白描等。2.勾皴法。如山水畫一邊勾一邊皴,勾的是輪廓,皴擦的是里面的結構。3.潑墨法。大筆揮灑,像潑墨、潑水一樣。4.破墨法。已經(jīng)畫出的潑墨,當它還未干時,再用水代墨繼續(xù)加,加的時候,它要滲化,這叫破墨法。5.積墨法。待這些畫面徹底干透了以后,還不夠,再加墨,叫積墨法。
第三,造型方法,即造型四步。第一步:寫實。對實體寫生,畫人物或風景盡可能畫得逼近對象真實。第二步:取舍。自然物象是豐富多彩的,但作者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根據(jù)自己的構思取舍、根據(jù)對主題的理解,突出重點,盡量概括。比如一棵樹,有一百多個樹枝,但畫面上可能只畫十來個樹枝,只要畫出它一個豐富的感覺就可以了。把背景去掉,突出這棵樹,通過取舍完成。第三步:變形。作者目識心記,寫生多了就記住所要畫的內(nèi)容。在繪畫時,對著物象畫出的不是物而是一種對物的感覺,是想象制造出來的,畫的是概念,是作者對物象的理解,可能畫得與自然結構不同,有很強的主觀性和個人特色,所以叫變形。第四步:忘形。不知道自然是什么樣子,作者對自然形象的把握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想怎么畫就怎么畫,作者已經(jīng)忘記它原來的結構是什么比例,作者隨心所欲而不愈矩,而該造型是長期創(chuàng)作的必然結果,所以叫忘形。
第四,用筆方法。用筆和用墨都有四種境界,其中用筆四境:1.執(zhí)著。比如寫字的人開始對字的結構不熟悉,描紅,很認真,一絲不茍,很執(zhí)著。2.從容。天天描紅,接下來的時候不照著寫就很從容,甚至背過了,就更從容了,很輕松地把字寫下來,這要經(jīng)過很長時間習慣成自然。3.放縱。達到完全心里有數(shù),閉目如在眼前,放筆如在手底,隨心所欲,一任放縱。4.忘情。物我兩忘。經(jīng)過終生的錘煉,自然和自我融為一體,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心身一致,達于化境。所畫作品往往偶然而不可預見,超過作者的想象、感覺和經(jīng)驗,每當作畫時才思奔涌,筆墨若神,不知道是非,連自己都無法想象,即為忘情。
第五,用墨方法,即用墨四境:1.淡墨明麗。如月光明麗,輕若蟬翼。2.中墨蒼茫。如黑不黑、白不白的混沌狀態(tài),蒼蒼茫茫。3.重墨渾厚。像月光照在山上的背光很重、很渾厚。4.焦墨沉絕。把墨研得最重又隔了一天的墨,要比濃墨還重,濃如焦漆,很少有人用,這種墨一般不要透明,定要死黑,所以叫焦墨沉絕一沉到頂。
7、大寫意”是一種過程
“大寫意”是一種過程。簡單地講,大寫意是一個完整的、正常的生命過程,從發(fā)生發(fā)展再進行到高潮,一直到最后完成。這和一個人從生下來一直到他青年、壯年、中年、老年再到死亡的過程是一樣的。大寫意是個過程,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長期積累,偶然得之”。隨著時間、地點、環(huán)境、氣候、心情等等的不同,顯示出不同的豐富效果,即興性、偶然性、不可預見性是“大寫意”不可缺少的特點和重要特色。對這個過程,很多人沒有經(jīng)過長期實踐、修養(yǎng)和研究體驗,故對此不重視、不了解,甚至一無所知,這是必然的。
“大寫意”是一種過程,是生命的全過程,就像把一粒種子埋在地里。埋了很多種子,但生不出芽,如同不是所有的人畫畫都能有所成就。這就是生命,它具備生命的所有成分,而大寫意這個過程,它又在濃縮得很短的時間內(nèi)一揮而就,作者所有的因素、所有的修養(yǎng)、所有的偶然性都在這里面,都有可能發(fā)生。
大寫意是一種天才。簡言之,就是人和天地自然的合作。在作畫過程中,隨時把天地、時間、溫度、氣壓、濕度、聲音、光線、季節(jié),包括風雨,所有生存環(huán)境中能感受到的偶然巧合充分利用,主觀地、主動地和被動地將可操作和不可操作的結合起來,突然出現(xiàn)神來之筆,超出人力所能把握的效果,是為天才作品。
若繪畫中沒有神來之筆,是因這些因素沒有巧合。如果巧合了,就可能出現(xiàn)天才作品。國運、時代、經(jīng)濟、人緣,畫家的身體、知識、狀態(tài)和國家、時代、季節(jié)一切因素偶合到一起,可能是天才作品誕生的絕佳時機。
因此,“寫”是一個重要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生命過程。
中國畫是“寫”出來的,西洋畫是“畫”出來的。中國畫的繪畫工具和日常的書寫工具都是毛筆。毛筆這個柔軟的工具給繪畫過程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在落筆之前甚至是不能完全預知其效果的。筆、墨、紙的性能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落筆時的精神、情緒和體力狀態(tài)都會在畫面上造成細微的差別。中國畫有即興性,誰也不能畫出兩張完全相同的畫:時移、地移、氣移,畫也就移。因此,中國畫講究一氣呵成,不能間斷。西洋畫可以在鉛筆稿上落筆,而中國畫在落筆之前面對的是一張白紙;西洋畫可以涂改,而中國畫一筆敗筆就只好重來。因此,中國畫更強調(diào)“寫”的“過程”。抵達同一個目的地,坐飛機和走路的過程體驗是完全不同的—“寫”就是行路和體驗,有過程意義,有節(jié)奏感,有生命感,書寫的是作者當時的瞬間狀態(tài),是當時的“意”。
寫意包括了“寫實”和“抽象”。寫實、抽象是不可少的繪畫元素,但像“生活”和“語法”都不是藝術一樣,它們都是要素而不是藝術?!皩懸狻眲t源于生活原形,將內(nèi)含語法結構的抽象的“象”作為目標,直接追求“意”的表達?!皩懸狻币驗橹杏共棚@“大”,西方?jīng)]有“寫意”的概念,卻有一個“抽象”的概念。“寫意”是在“寫實”和“抽象”之上的一個概念,它是寫實和抽象的“中庸”。因為中庸,不走極端,更具包容性,更顯其“大”。既有象又不限于具象,能更大范圍地表達“意”。
8、大寫意是一個體系
“大寫意”是從無法到有法,從有法到無法,從而進入一種自由狀態(tài)。因此,從理論到實踐,“大寫意”都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關于“大寫意”的理論,最早散見于各種各樣的文論。從古到今,中國人一直講究“大寫意”,它在很多場合又泛指文學藝術?!段男牡颀垺酚小靶性诮V?,心存魏闕之下,神思之謂也”,“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言明藝術思維是一種想象、聯(lián)系,概括出藝術家的一種狀態(tài)。唐代的王維就是“大寫意”畫法的鼻祖,蘇東坡所謂“論畫以形似,見于兒童鄰”則把形、神重要性說得很透徹。到了元明時代,畫法十分完整。倪云林說:“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表胸中逸氣?!边@就是中國人畫畫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追求“大寫意”。吳昌碩說:“老缶畫氣不畫形。”齊白石說:“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貴在似與不似之間?!?/p>
從實踐上講“大寫意”,我們的象形文字,就是最早的繪畫。發(fā)展成后來的巖畫、彩陶、玉器、青銅器,都是古代的美術,及至進入到平面繪畫。從出土的墓室壁畫上可以看出,在魏晉時代,中國人就追求“大寫意”。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完全是一種浪漫主義。唐朝的繪畫,以肥為美,其實就是寫大唐之意。宋元的繪畫,技法很發(fā)達,故離現(xiàn)實相對遠,更是一種寫意。清代的石濤、八大山人,抒發(fā)的是一種情緒,到了齊白石,紅花墨葉,都是“大寫意”。
因此,中國寫意畫跟中國書法一樣,從寫實到寫心,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具體到某一個畫家,都會隨情緒與畫外因素的影響,甚至隨天氣的變化,而表現(xiàn)出一種不同的精神狀態(tài)。
這就是繪畫中的“大寫意”,它是世界藝術的極致和峰巔。
9、大寫意是一種功夫
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繪畫也是這樣?!按髮懸狻笔且环N功夫,像所有中國的功夫一樣,需要長期的苦練和積累,只有傾其一生,才能達到創(chuàng)造新“程式”。“程式”是需要功夫的,每個人的“程式”是他全部的生命、生活的載體和信息庫?!按髮懸狻睂ψ髡邅碚f,就是要表現(xiàn)深刻的個性,要總結出自己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個生命。在最后表現(xiàn)的一刻,要有順序,這里積聚著一種功夫。“程式”就像寫書法一樣,形成一個“體”,宋徽宗寫得很細的那種“體”,顏真卿寫得很厚重的那種“體”,各人“體”不一樣,各人的“程式”不一樣?,F(xiàn)代人講的“程式”程序不一樣,順序不一樣,對別人的感覺也不一樣,顏真卿寫得很寬厚,宋徽宗寫得很秀逸。書法本身有“真、草、隸、篆”,這要講究功夫。功夫不深的人對書法辨別不出來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大寫意是一種功夫。不重視功夫,只重視一般的過程是不一樣的。它是一種功夫,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10、大寫意是一種境界
每個成功的藝術家都要表達他自己的境界。如果只是自己的境界,一種獨特的樣式,沒有高度的話,那就只是一個樣式,不能叫境界,因為境界牽扯到高度,但是有高度而無個性也不行,如練名家的字,練得和他一模一樣,也是沒有高度,沒有境界,這只是個樣式,寫得字很像,是有水平,但沒有個性,只能算臨摹。所謂“境界”,就要形成自己的東西,但所形成的自己的東西還要比別人高,這才是境界。境界要經(jīng)過一個過程,開始這個境界是寫實、畫得真實,是一種比較客觀自然的狀態(tài),它沒有經(jīng)過升華。第二步是寫心,通過寫心表達他的意思,他為什么選這個景,不選那個景?因為這個景更能反映他自己的心境。通過“寫實”與“寫心”,雖然表達了作者本人的意思,但是這只能達到攝影一樣的層次。這個人照的是一種暖調(diào),是他的心景,那個人表現(xiàn)冷調(diào),也是他的心景。但是,在畫面上只是自然表達自己的意思還不夠,最后這個境界還要提升,提升到一種自己的個別樣式,卻同時又代表“普遍意義”的一種反映,達到這樣一種層次,這才叫境界。這個境界在中國能夠反映“道”—宇宙間的普通道理。
大寫意最終要通向“形”、“神”、“道”、“教”、“無”,即由有極的“形”、“神”走向無極的“道”、“教”,并不斷向“無”的境界超越,形成新的輪回。
中國畫有五種境界:一曰形,二曰神,三曰道,四曰教,五曰無。
一曰形:形是造型藝術的基礎,沒有形作為載體,造型藝術一切都無從談起,什么樣的形即反映什么樣的意。意、象、觀念、形式、構思、方法、內(nèi)容、精神、品味、格調(diào)等等,無一不是從形開始,靠形體現(xiàn),依賴于形,所謂“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洹?,而形有自然之形、眼中之形、心中之形、畫中之形、畫外之形。畫外之形為之象,象大于形,“大象無形”,大象之形并非無形,而是無常形也。
二曰神:神為形所表現(xiàn)的重要任務之一,所謂形具神生。二百年來以至當下,國人利用西法之透視、解剖、光學、物理手段,以形寫神頗為簡單,具備基本方法在像的范疇內(nèi)快速練就寫實方法,更有甚者利用照相方法,寫實自然,真正的是“形神兼?zhèn)洹薄H欢宰匀恢蔚呐R摹所體現(xiàn)對象之神為初學者,眼目物理感受而已,以形寫神,中西無異。而以敏感于對象之元神,直追攝魂之神,遺貌取神,得魚忘筌,以神寫形,則更高一籌,非一般能及也。但此又僅為我國畫之初步,并無境界可談—形神論者,小兒科也。
三曰道:道為一切事物之本源。國畫之道重在舍其形似,舍其表象,而求其本質求其本源。天地有大道,人生亦有道。繪畫之道有其規(guī)律,為之畫道。道是一個范疇,作為名詞可視為本質規(guī)律,亦可作為動詞,即在道上,在途中,是途徑,是門徑,所謂眾妙之門。道,玄之又玄,需要我們拋棄表象的形與神,向縱深探索,只有舍棄表象才有可能進入“眾妙之門”,停留在“形神”的表象描繪是很不夠的,超越“形神論”才有可能進入“玄之又玄”的“眾妙之門”,道是中西畫終極目標的初級分水嶺。
四曰教:教是求道者在探索的過程中不同體驗的不同總結、不同說法、不同學說耳。道,玄之又玄,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錯,這是哲學的負責任的態(tài)度,而藝術家是感性的、即興的,隨時要表達主體的不同感受。個體對道的不同感受理解,訴諸藝術,即產(chǎn)生不同的說法;真誠的心理感受的抒發(fā),即產(chǎn)生不同的學說為之教,發(fā)揮表達出來以施教于世,亦為之教也。
五曰無:無即藝無止境,藝海無涯,無法之法,大象無形,有無相生,無中生有……無是隨時發(fā)生與發(fā)展中有生命的事物變化過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現(xiàn)象和環(huán)節(jié),事物只有不斷地進入無的境界才有可能無中生有、生生不息,否則就要窒息死亡而無法循環(huán)。無法進入無就無法進入有,有了無,藝術的發(fā)展才能推陳出新,這就是中國的從無法到有法,從有法再進入無法的無法境界。無法既是突破,又是自由,又是選擇的多種可能的空間地帶。
我們應該超越形神論,就要有自信,有所發(fā)現(xiàn),通過自己的畫,宣傳自己的道、教,這是藝術常青的本質。目前,中國藝術最缺乏道、教的自覺,需要深層思考,深度挖掘。道、教是超象、超形、超色、超時代、超畫種、超材料的,只有認識到這一點,不斷進入“無”的文化自覺,超越形神才有可能。
我所追求者,乃“頑石之形、老玉之質、古陶之品、陳茶之味”,是中國人、中國藝術透過形和神,進入道和教的一種深層次的美學追求。因此,中國藝術不是“形神論”,是“形神道教無”論。
“形、神、道、教、無”五境界是作為入道的必然之路,只有進入“道”、“教”和“無”的境界,方可指向中國藝術的終極境界“大美為真”。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容天地于我心,順天地而行事,大寫意的終極追求莫過于此?!按髮懸狻笔菫椤暗馈币玻赖哪繕税鞣降摹罢軐W”,但更重東方的“人學”,“人學”是“哲學”之上更重要的人的追求。科學求真,人文求善,藝術求美,“道”則三求合一。小者求小美,極端而個人;大者求大美,大美而“本真”。只有天地人合一,真善美合一,是為大美,才能歸真,中國美術才能生生不息。
“大寫意”是經(jīng)過“形、神、道、教、無”五種境界,直接“大美為真”的終極目標、終極境界,而且繼之以循環(huán)往復,生生不息,代代承傳,以至“無極”。(來源:中國美術)
注:以上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并不確定作品之真?zhèn)?,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jù)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核實后立即刪除。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