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9/13 10:32:07 來源:佛像雕塑藝術(shù)
佛的微笑,蘊含著慈悲與智慧;諸佛菩薩的雕像,則在古意中傳唱著這深刻而神秘的韻致。這種由內(nèi)而外所散發(fā)出來的、富有深意而得端詳?shù)墓乓庑θ荩詈蟪蔀檎麄€亞洲地區(qū)佛像藝術(shù)的基調(diào)。
佛像 北魏 鞏縣第1窟中心柱北龕
云岡石窟寺的古佛,柬埔寨吳哥窟的「高棉的微笑」等,矗立人間千余年,那帶著古意的笑顏,彷佛照破黑暗的明珠,撫慰了眾生孤寂的心靈。千百年來無數(shù)的佛門藝匠將佛菩薩的微笑刻畫得入木三分,試圖將佛的微笑妙意傳達給世人。
然而佛的微笑究竟具有什么樣的內(nèi)涵?佛的笑容與我們一般人的笑容又有什么不同?我們試著從經(jīng)典和佛教藝術(shù)的角度,邀您一起來體會佛陀的微笑妙意。
佛坐像 北魏 云岡 高13.7公尺
從佛經(jīng)典故看佛的微笑
《般若經(jīng)》中一句佛陀「以天眼觀視世界,舉身微笑?!固峁┝祟I(lǐng)悟佛陀微笑妙意的切入點。以天眼觀看世間的佛陀為什么舉身微笑?佛陀看見了什么?微笑的理由又是什么?《大智度論》中這么說著:佛陀以天眼看見眾生一心追求安樂,卻反而得到更多苦惱,而眾生之所以有這么多苦惱,都是因為執(zhí)著于「我相」。佛陀還看見害怕苦、逃避苦的眾生,因為不了解痛苦形成的原因,反而做出更多讓自己更憂悲苦惱的事,就像一心想要尋找好路的盲人,盲闖瞎撞之后卻反而掉進更深的坑洞里。
佛坐像 西魏 高163.5公分
麥積山石窟 第44窟 彩塑
以慈眼凝視眾生的佛陀,看見這一切的現(xiàn)象,臉上不覺泛起慈悲與寬容的笑容。這不是輕視、取笑的笑,而是有如慈母般慈愛眾生的溫暖笑容。
《大智度論》中又說佛陀「因大因緣故一切身笑」,所謂的大因緣指的是佛陀即將宣說的《大般若經(jīng)》。佛陀以慈眼凝視眾生,看見眾生的種種現(xiàn)象,不僅沒有絲毫擔(dān)心,反而因為看見未來的希望而感到高興。佛陀看見佛法的種子即將在眾生的世界里播下,也看見眾生將因聽聞佛陀所開示的生滅法、因緣法而得解脫。眾生剛強的心雖然未必能立刻接收佛陀的教誨,但在佛陀以光明調(diào)柔之后,最后終能得到智慧。以慈眼凝視眾生的佛陀,看見眾生未來的覺悟,因而展露笑容。
佛坐像 北魏彩塑 高92公分
敦煌石窟 第259窟
為「難事」而笑的佛
《大智度論》中也提到「眾生笑」的各種因緣,有人因歡喜而笑,有人因生氣而笑,而佛陀微笑的理由卻與眾生大相徑庭。佛陀因「種種希有難事故,舉身微笑。」所謂的「難事」,一是困難、二是難得。亦即佛陀因為成就了世上最困難也最難得的一件事而笑,這件難事便是「度化眾生」。
佛坐像 北齊 響堂山石窟
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
這件對一般人而言的困難事,對證得圓通無礙的佛陀而言,自然不是難事,只是眾生無明愚癡,難以體悟佛說的「諸法相不生不滅,真空無字無名無言無說」的道理,因此才成為佛陀度眾的「高難度任務(wù)」。它的困難度,就像「背著干草跳過大火,卻不使身上的任何一片葉子著火」那么難。一般人面對這么高難度的事,總免不了擔(dān)心憂愁,但佛陀卻依然微笑自若。這份笑容,正訴說著佛陀不畏艱難的意志與穿透無明的智慧,更展現(xiàn)了佛陀救度眾生的慈悲心。難與不難的分別在眾生的心理,而不在佛的眼里。佛的眼里,難與不難都值得歡喜。千百年來,諸佛菩薩就是以這樣的慈眼笑容,凝望著眾生。
大盧舍那佛 唐代 高17.1公尺
河南 龍門石窟
從佛像藝術(shù)看佛的微笑
從佛教藝術(shù)史的面向看佛菩薩的笑容,則可以看到另一種風(fēng)貌與意義。
佛像大約于公元一世紀左右開始以人的樣貌出現(xiàn),主要的發(fā)源地之一,是位于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羅(現(xiàn)在的巴基斯坦)。這個地區(qū)自從公元前三百年左右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以后,文化與藝術(shù)都陸續(xù)受到希臘文明的影響。因此此地興起的佛教藝術(shù),也都流露著一股希臘風(fēng)。從現(xiàn)在還遺留的犍陀羅佛像中可以發(fā)現(xiàn),波浪狀的卷發(fā)、厚重的衣服折紋、乃至酷似西方人的臉型,都是受到希臘影響的重要特征。而其中最具有希臘風(fēng)味的表現(xiàn),,正是佛像臉上那一抹被藝術(shù)史家稱為「古意的微笑(Archaic Smile)」的淺淺笑容。
佛坐像 犍陀羅 2-3世紀 片巖
高75公分 巴基斯坦
「古意的微笑」是一種純真質(zhì)樸的笑容,在距今兩千六百年前、現(xiàn)今少量殘存的古希臘雕像上,已經(jīng)可以看見這種微笑的存在。這笑容,是古希臘的雕塑藝術(shù)遺留給后人最珍貴的禮物之一,也是重視現(xiàn)世歡愉的古希臘人在脫離埃及藝術(shù)的影響后,為了展現(xiàn)人性風(fēng)味,特別強調(diào)的一種表達方式。犍陀羅佛教藝術(shù)初興之時,流行于希臘雕像的「古意的微笑」為佛教徒所「借用」,自然而然地融入于佛像的創(chuàng)作中,并且在一世紀至六世紀間陸續(xù)影響南亞、中亞及東亞各民族的佛像創(chuàng)作。然而同樣是「古意的微笑」,希臘雕像與佛像各自的內(nèi)涵又有什么差異呢?
彌勒菩薩像 犍陀羅 2-4世紀 片巖
104公分 美國舊金山亞洲博物館藏
希臘人的微笑,除了表現(xiàn)「人性」外,更有肯定人生,展示勝利的意涵。如天神宙斯、太陽神阿波羅、半人半神的力士赫拉克魯克等神話角色,都可以看見這種帶著勝利者優(yōu)越感的微笑。而犍陀羅佛像雖然在技法上運用了希臘雕塑的手法,其中的微笑蘊含的意韻卻截然不同。
佛頭像 犍陀羅 4-5世紀 高29.2公分
灰泥 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佛像上的微笑傳達的是一種深層的領(lǐng)悟與內(nèi)化的修為;一抹淡淡的微笑,婉轉(zhuǎn)投射出佛陀的慈悲與智慧。這種由內(nèi)而外所散發(fā)出來的、富有深意而值得端詳?shù)墓乓庑θ?,最后成為整個亞洲地區(qū)佛像藝術(shù)的基調(diào)。從印度到中國、日本到韓國、西藏到蒙古,乃至越南、泰國、柬埔寨、緬甸……只要有佛教存在的地方,就可以看見佛菩薩古意的微笑。吳哥窟「高棉的微笑」、云岡石窟的大佛,乃至韓國百濟古國的思惟菩薩等等,都是「古意的微笑」最佳代言人。他們的微笑,傳誦著諸佛菩薩千古不變的慈悲與智慧。
亞洲精彩佛陀微笑圖像欣賞:
佛坐像 秣菟羅一世紀下半葉 砂巖
高69公分 印度秣菟羅博物館藏
釋迦牟尼佛坐像 5世紀 高185公分
石雕 鹿野苑圣地出土典藏
佛立像 金銅 約11世紀 高950公分
緬甸蒲甘時期 阿南達佛塔寺
佛坐像 約九世紀 金銅 高33.5公分
斯里蘭卡 阿努拉德普勒博物館藏
阿恰那佛坐像 十三世紀 灰泥
泰國素可泰(1238~1438)西昌寺
毗盧遮那佛像 約九世紀末 青銅
高19.3公分 印度尼西亞爪哇出土
美國紐約 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龍王護佛像 約12世紀 高73公分
金銅 美國紐約亞洲協(xié)會博物館藏
佛坐像 李朝龍瑞太平四平(1057)
大理石 高181公分 越南佛跡寺
釋迦牟尼佛像 銅貼金 1818年
寮國永珍 施沙格廟供奉
思惟菩薩半跏像 北齊 白石
高33公分 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
半跏思惟像 七世紀前半 木造
高84.2公分 日本京都廣隆寺
半跏思惟像 金銅 百濟 高93.5公分
七世紀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
佛坐像 統(tǒng)一新羅時代(八世紀)
高326公分 慶尚北道月城石窟庵
佛三尊造像 東魏 貼金彩繪 石雕
高120.5公分 青州龍興寺出土
佛坐像 北齊 大理石 高166.7公分
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
涅盤大佛 敦煌中唐 身長15.8公尺
高棉的微笑 約12世紀 石雕
(文/徐慧娟,人生雜志304期,來源網(wǎng)絡(luò)文章,鹿野苑配圖)
長按關(guān)注:[佛像雕塑藝術(shù)]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