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2/25 10:07:18 來源:搜狐網
秋時期,人們對玉的認識從感性走向理性,一些思想家給玉注入豐富的文化內涵。管仲認為玉具九德,孔子認為玉具十一德,因“君子比德于玉”的觀點深入人心,君子佩玉成為一種時尚。
玉德作為道德和行為規范深深地植根于人們心中,驅動人們崇玉、愛玉、佩玉,一代一代傳承至今,它提醒每一個佩玉的人:不要忘了玉德。
管子論玉九德
夫玉之所貴者,九德出焉。夫玉溫潤以澤,仁也;鄰以理者,知也;堅而不蹙,義也;廉而不劌,行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皆見,精也;茂華光澤,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揚徹遠,純而不殽,辭也。是以人主貴之,藏之為寶,剖以為符瑞,九德出焉。
——《管子·水地》
孔子論玉十一德
子貢問于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珉者何也?為玉寡而珉之多與?”孔子曰:“非為珉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絀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对姟吩唬骸阅罹?,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薄 抖Y記·聘義》
許慎論玉五德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鰓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 墩f文解字》
愛玉,是中華民族一貫的傳統。自古以來,玉深受歷代統治者和各階層民眾的鐘愛。這種執著甚至癡迷的愛歷經八千年風雨變遷而始終不改。但經歷了歷史和時代的變遷以后,中國人愛玉的側重點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代人的眼光集中在玉的經濟價值和審美價值上,古人則對玉的文化內涵給予更多的關注。
在古代,“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所謂君子,是指有道德,有擔當,有社會責任感的“大人”。古代的君子之所以一定要佩玉,是因為玉不僅是大自然的精華,還具備君子一般的品德,所以古語有說:“君子比德于玉焉?!?/p>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