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8/1 22:18:17 來源:新浪收藏
預展時間
現當代藝術
8月6日至7日
上午9:00至晚6:00
拍賣時間
現當代藝術
8月9日(星期二)下午1:30
地點
北京昆侖飯店
北京市朝陽區(qū)新源南路2號
70后青年藝術家,成長于中國社會的轉型期,這也使得他們擁有更加開闊的文化背景和藝術視野,造就了他們與前輩相迥異的人生閱歷和藝術面貌。本次誠軒秋拍甄選多位70后藝術家佳作,囊括黃宇興《肖像》、宋琨《天真者》和李繼開《盒子》,精彩紛呈。
黃宇興1975年生于北京,2000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同代藝術家大多向觀念主義傾斜,黃宇興卻不隨波逐流,其繪畫忠于表達自我精神世界,意在探索人類文明發(fā)展下產生的種種議題。在近二十年創(chuàng)作生涯中,黃宇興以獨特的繪畫語言,將自己敏感、豐富的內在精神訴諸觀者。2004年以后,黃宇興的創(chuàng)作大致可分為“日志”“改變中的生命史”“光芒”“河流”“氣泡”等幾個系列,而“對于人的理解”這一主題則始終貫穿其間。
Lot 622
黃宇興(b.1975) 肖像
2010年 布面 油畫 60.5×50.5 cm。
出版:《黃宇興:光芒》,紅橋畫廊,上海,2010年9月,圖版
展覽:“光芒:黃宇興繪畫展”,2010年9月10日至2010年10月 8 日,紅橋畫廊,上海
2006年到2008年是黃宇興藝術生涯的重要轉折時期,縱觀畫家這一階段的創(chuàng)作,擺脫了之前的圖像挪用,轉向對解剖學和生理學的關注與解讀。本幅《肖像》在“光芒”系列獨樹一幟,畫中的人臉形象被獨立出來,懸置于灰暗的虛空,四周彌漫的銀灰色充斥著憂郁氣息。男子臉部著重雕琢,神情木訥、目光呆滯,近似石雕。畫家大膽嘗試獨特色料,用銀色丙烯做人臉的底色,再細致地梳刮出深淺相間、薄透輕盈的藍色,以至于在光的照射下,不同角度會呈現出或明或暗的效果,充滿了微妙奇譎的神秘感。關于這一風格,黃宇興本人解讀為“工業(yè)時代的冷感”,碎片化的人形符號、明亮幽暗的跳躍性色彩,似乎隱喻了千面一人的社會現實。自柏拉圖以來,身體的政治一直是哲學思辨焦點,身體作為個人可把握的權力工具一直承擔其自身以外的功能性職責。面對個體意識的抑制或激發(fā),身體如何作出反饋,它又是如何獲得本體內在的自有和獨立,黃宇興用奇幻恣意的人面,揭示身體哲學的“光芒”所在。
宋琨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2005年參加“未來考古學:第二屆中國藝術三年展”,被認為是當時“最值得期待的年輕女性藝術家”。她的作品以精細、敏感見長,通過“意識流式的敘事”,記錄個體對社會、時代的感悟,引發(fā)觀者“潛意識通感”。
Lot 623
宋琨(b.1977) 天真者
2018年 布面 綜合材料 40×30 cm。
展覽:“藝術家譜系研究之四:IMBODY - 寫真·女體,宋琨”,2019年 9 月20日至2019年11月10日,SSSSTART空間,上海
畫家認為:“創(chuàng)作是個體存在的方式,藝術家需要獨立自由的精神,從日常細節(jié)發(fā)現新形式的來源,獲得時間意義上的滿足。”她的作品有些來源于隨手一拍的數碼照片,短暫的快門和貧乏的想象力給了她豐富的創(chuàng)作空間。
623 局部
李繼開,生于四川成都。1999年畢業(yè)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2004年于該院取得碩士學位。現任教于湖北美術學院油畫系。
李繼開是在當代畫壇已經嶄露頭角的70年代畫家之一。在他成長的年代,大眾文化的旁支——動漫與電子游戲已經開始蔓延,這深刻地塑造了一代人觀看世界表達自我的方式。李繼開從中獲取靈感,形成了不同于經典油畫語言的畫面形式,表達了一種在市場化與全球化進程下,復雜的現實中,微妙的、若隱若現的痛苦感和虛無感,以及以拒絕成年的方式進行自我解脫的嘗試。這就是所謂“卡通一代”的新風格。
Lot 624
李繼開(b.1975) 盒子
2007年 玻璃鋼著色 雕塑 50×19.5×23 cm。
版數:5/6
出版:《媒介和傳統(tǒng)的當代道路—中國當代雕塑十人展》,亞洲藝術中心,北京,2007年 3 月,第 125 頁(非同一版數)
展覽:“媒介和傳統(tǒng)的當代道路—中國當代雕塑十人展”,2007年4 月 7 日至2007年 5 月 6 日,亞洲藝術中心,北京(非同一版數)
記錄:北京誠軒,2008年 4 月29日,編號854
624 另面圖
![]() |
![]() |
![]() |
![]() |
![]() |
![]() |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