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5/10 20:10:19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1/6)尋香記:中國芳香文化藝術展
(2/6)鳳踏龜座博山爐,漢代
(3/6) 釋慧影造釋迦牟尼佛漆金石像,南朝梁中大同元年(546)
(4/6)《斜倚熏籠圖》,陳洪綬,明代
(5/6)《畫倪瓚像》,仇英,明代
(6/6)剔紅重檐廡殿形香盒,清代
展覽名稱:尋香記:中國芳香文化藝術展
展覽時間:2024/06/28~2024/10/16
展覽地點:[香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香港藝術館)
主辦單位:香港藝術館
參展藝術家:文物
展廳:2樓專題廳
全票:30港幣 優惠票:15港幣
中國香文化源遠流長,不論是敬天祭神的宗教儀式,或是清雅脫俗的文人香席,香與香具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擔當著重要角色,香的使用與品賞更與古人生活美學及藝術創作密不可分。本次展覽由香港藝術館與上海博物館聯合策劃,展出陶瓷、竹刻、繪畫、青銅器等不同品類文物,上溯新石器時期,下迄清代,與觀眾展開一段跨越千年的尋香之旅。
人對香氣的喜好是一種自然的天性。早在史前時期,具有芳香氣味的木本香草就成為溝通人神、敬奉先祖的物質載體和精神媒介。漢代香文化從祭祀儀式中逐漸成形,隨后與道教和佛教產生密切聯系。從大量存世的香具中,可以發現自漢代以來,中國人的宗教儀式和日常生活都離不開焚香,香具在明器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唐代帝王對香料的鐘愛以及佛教在唐代的盛行,推動了香文化進一步發展。
宋代在文人士大夫的推動下,香事成為書房「四般雅事」之首。文人不僅以詩文詠香,更發揮聰明才智,打造各式各樣的香具,而瓷質香具堪稱優雅生活的極致產物。同時宋代發達的海外貿易、日趨成熟的香料運銷機制,使得當時香的使用從皇宮內院、文人士大夫階層,擴展到普通百姓,遍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居室廳堂內有薰香,各式宴會上以焚香助興;不僅有薰燒的香,還有各式精美的香囊、香袋。
明代繼承和發展了宋代精致薰香文化,許多畫家繪制的畫作反映了當時閨閣、僧道、文人的用香情景。這一時期,線香也開始普及,并誕生了相應的香插、香筒、香盤等物。清代香料被皇室視為重要的庫藏物資,特別是在沉香的來源渠道、保管和具體使用上都形成了一套完備的制度體系。清宮也十分注重香具的制作,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